2014年05月26日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俪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月21日至23日,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在株洲市专题调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孙金龙说,要牢固树立“强县才能强省”的理念,坚持把县域作为推进全面小康的主体,促进县域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同步提升,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月23日湖南日报)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湖南省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突出的省份,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成果已经占了湖南经济总量发展的“半壁江山”,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坏,事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高低,因此,就像孙金龙所言:“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谋划产业,加快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虽然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但它又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小而全”,而是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即使是一个县的县域内,在进行产业规划时,也要有区分度,有层次感,不能对热门产业都一哄而上,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统筹谋划,综合考虑,梯次设置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否则就会出现某产业红火时大家都一哄而上的要项目,建厂房,大生产,而等到市场饱和了又大面积关门停产,给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增添沉重经济包袱。

  湖南是农业大省,而县域经济是农业经济最直接的载体,所以在一个农业大省如何提高农业经济的附加值,增强湖南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把传统农业的经济附加值提高上去,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品加工,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培育特色支柱产业,而这些都需要用强大的金融支持作为前提,当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起色不大,根本原因也是因为缺少项目和资金,所以加快县域金融改革,缓解农民和企业贷款难成为当务之急。

  除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综合。县一级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不能只注重大项目的引进,突出自己的政绩,而应该着眼于当地的实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搭建信息、融资、管理、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环境对产业要素的承载力、吸纳力和集聚力。”这是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长久均衡发展的前提。

  同时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湖南省农民人均收入虽然在全国的农民人均收入中不算靠后,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如何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促进落后地区的农民增收,把全省农民收入的“短板”补齐,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思考题。

  城镇化建设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湖南经济内生力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那么城镇化经济又是县域经济的“微细胞”,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和小城镇建设结合,加强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国民经济发展依赖省份经济的繁荣,省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依赖稳健的县域经济,所以搞好县域经济,激发湖南经济内生力是实现湖南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