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2014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改革重点明确,深化扶贫开发机制改革: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贫困县贫困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出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细则。推行重大扶贫专项、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资金竞争性分配。
同时,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中,第一件: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第三件: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
就扶贫开发中的扶贫生态移民而言,黔东南州榕江县试点整村搬迁,农民变市民,探索出的“榕江模式”,或可值得借鉴。
● 现状:497户村民住进“洋房”
榕江县宇泰木业公司的加工厂房,43岁的石岩付和45岁的石水付专注地作业,他们是好搭档。
自从2013年2月初进厂至今,月工资3300元至3400元,老婆和他同在一个厂房上班,月工资2000多元,他家月收入5500元左右。收入除了供给两个孩子读书、日常开销外,一个月约有3000元的积蓄。
石水付的妻子也在这个工厂上班,两家月收入、开销、积蓄相仿。
如此高的收入,在2013年2月1日以前,石岩付和石水付不可想象。这一天他们从老家——— 榕江县计划乡摆王村,搬进榕江县古州镇丰乐社区,住进50平米的房子。
石岩付看着村里的大多数人家搬迁了,他家也就跟着搬迁。
这一批搬迁出303户摆王、摆拉的村民。同年7月,摆王、摆拉余下的194户村民又搬入丰乐社区,两个村子1783人全都搬进了该社区,一个城市社区。
丰乐社区是一个商品房和廉租房共存的城市社区,功能完善,有物管、篮球场、广场,广场上有健身设施。学校和医院也不远,小孩步行30分钟就能上学。
从村庄里搬入了城市,并非都像石岩付家或石水付家有很好的收入。37岁的韦忠荣一家4口也都搬入了丰乐社区,老婆在家带年幼的两个小孩,他在县城建筑工地上打小工,每天能挣70元供给家用。
吴水新家全家4口也都搬入丰乐社区。天气寒冷,小铁火炉烧得红红的,电视机放置于客厅中,远嫁深圳的妹妹吴水妹等人围炉而谈,喜笑颜开。吴水新是建筑工人,有专业手艺,一天至少有170元的收入,家庭经济宽裕。
远嫁深圳的吴水妹是特意赶回娘家过春节的,过了春节之后她才回深圳。“娘家这边的人都搬进新家了,回到新家过年人多热闹点。”吴水妹说。“如果榕江县政府给我一套房子,我和老婆孩子都不回安徽了。”与石岩付在同一个工厂上班的安徽小伙周爱兵说。他的老婆在一旁“附和”:“挣一辈子就挣一套房子,并且很难挣,有房子了哪里还要四处漂泊打工,安居乐业啦!”
● 回忆“根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
吴水新家中兄妹5人,都没上过学,没文化知识,全家人靠种稻田生活,一年的收成只能勉强够吃。他家的条件相对来说还算很好的。
韦忠荣家就大不相同了,在他还没有分家之前,全家7口人就靠一年的收成过活,3000斤稻谷,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韦忠荣回忆,上世纪1990年前后,父亲患病,为了医治,卖了家里的猪牛之后,又卖杉树,总共才筹得3700元给父亲治病。
3年前,韦忠荣和堂哥到湖南一家砖厂打工,从砖窑里出转,出1万块砖才有5元钱的收入。这是他第一次走到如此远的地方,也是他使用手机的第一年。
石岩付家两亩多稻田,一年能产3000来斤水稻,一年的收成只够一年吃。
榕江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计划乡是贫困县中的贫困乡,摆王、摆拉是贫困乡中的贫困村。摆王、摆拉村距离计划乡政府40公里,距离榕江县城80公里。摆王、摆拉位于月亮山主峰脚下,是榕江县最边远、最偏僻、最贫穷的地方。
榕江县扶贫生态移民办副主任罗幸金说,摆王、摆拉土地极度贫瘠,全都是“腰带田”,产量相当低,亩产量只有榕江县城周边的一半(榕江县城周边稻田亩产量600至700公斤)。高寒,有些农作物根本无法生长,稻田的产量自然也就低。
当地的农民除了一年一季周而复始的种植外,其余众多的闲暇时间就是打猎,打猎占据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因为打猎,平均每年每户人家破坏一亩的生态林和一亩范围的珍稀动物,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那是一个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村民过着接近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罗幸金的这一说法,得到榕江县委书记李昌钦的认同。
罗幸金还说,投入到摆王、摆拉的扶贫资金特别大,但终究没有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依旧过着“属于自然”的生活。
● 破题:整村搬迁,农民变市民
生活在“根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要脱贫,似乎唯一的办法就是搬迁。
我省从2012年开始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到2020年对约200万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在城镇、产业园区、中心村寨,逐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榕江县抢抓机遇,将摆王、摆拉整村搬迁进入县城。
榕江县实行扶贫生态移民房和廉租房政策叠加,用城镇廉租房安置扶贫生态移民。按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人均补助1.2万元标准,户均(4口之家)4.8万元的补助购买一套廉租房,搬迁户基本不花钱就可直接入住50平米廉租房。
农民变成市民,关键是能留下。鉴此,通过培训,转移就业。依托园区企业岗位需求,向该县永盛木业和甘力木业等企业输送劳动力300余人;通过开辟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安排移民从事社区保安、社区保洁、社区管理等工作,解决就业20人;通过搭建平台,引导移民创业。创建移民小区农贸市场,提供摊位给移民,解决近150人的就业岗位;通过多渠道,政府引导就业共计500余人,基本实现一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同时,按照“移民+职校+园区+企业”的方式,充分整合职校、社保、扶贫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劳动技能培训。
搬迁后对移民实行“2+5”保障模式,即保留农村户籍(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和产权(住房、宅基地、山、林、田、土等)2项农民待遇,增加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5项市民待遇。农民凭居住证购买保障房后,不强制要求转为城镇户口。
成立移民社区管委会,实现小区管理常态化。安排原迁出地责任心强的两名村干进入社区管委会,参与对移民的管理;加强教育培训,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移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树立良好的邻里和谐关系,让移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榕江模式”凸显生态移民新亮点:实行整村搬迁,实现整村脱贫;集中安置,实现集中连片、统一管理;依托城区、园区安置,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结合廉租房实施,让移民不花钱就能进城安居;实行“一个村一栋楼房、一个组一个单元、一个家族一层楼”的人性化方式安置。
● 目标:2020年确保完成生态移民4万人
据悉,榕江县在县城规划区的丰乐、车江、工业园区规划了10多个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按每个安置点安置3000人左右的标准,分批实施,整体推进。计划到2020年确保完成生态移民4万人,力争5万人。丰乐安置点规划安置800户、3200人。2012至2013两年间,已完成770户、3100人的目标任务。2014年计划安置1325户。“榕江模式”按照“搬穷不搬富”的原则,对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实施整体搬迁。首先搬迁月亮山群众,再向雷公山推进;优先搬迁一类村,再向二、三类村铺开。
“榕江模式”成效明显。罗幸金说,“榕江的整村搬迁模式,是要把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极贫村整村搬进县城,老百姓根本无力自筹资金,榕江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薄弱财力难以足额匹配。独特的搬迁模式,如用全省统一人均1.2万元的补助标准,榕江要实现5万人的整村搬迁进城目标,难以顺利推进。”
据罗幸金介绍,目前,榕江建房包工包料发包造价是1650元/㎡,一套50平米的保障性住房毛坯造价达8.25万元。但要达到入住条件,尚需继续投入一定资金完善室内外水电、门锁及卫生间简易装修等设施,即:从基础开挖到移民入住,每套廉租房造价达8.9万元。可是,每套50平米的保障性住房,住建部门只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3.5万元(700元/㎡x50㎡),生态移民部门只获得省级整合资金2.2万元(以2013年为例),住建和生态移民两家补助之和也只能得到5.7万元的补助,尚欠缺口资金3.2万元。按2014年1325户搬迁任务计算,榕江生态移民工程缺口资金高达4240万元。
这就是“榕江模式”问题所在。有问题需要解决。罗幸金说,首先将特别贫困的村民解决了,逐步解决相对贫困的村民,相对贫困的村民在政府各部门资金整合的情况下,自出小部分资金,参与购置廉租房,这样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解决了扶贫生态移民问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经济强县内引外联 招商引资去年到位3784亿
贵州省31个经济强县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去年,招商引资共计到位378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共计完成2338.9亿元。有力助推了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详细】
百色市政协主席周炳群到田阳县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作情况
3月9日,百色市政协主席周炳群率调研组到田阳就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周炳群一行先后深入田阳县坡洪镇百香果示范园、田阳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老乡家园)项目等,详细了解百香果种植规模、市场销路、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情况和老乡家 【详细】
田阳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老乡家园”项目
田阳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县共有贫困人口7.5万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怀田阳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尤其是彭清华书记亲自布署,要求田阳克服困难,抢抓机遇,作全区表率,每年至少迁移5000人以上的贫困群众。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 【详细】
2014贵州31个经济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超七成
2014年全省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呈现次第花开景象:31个经济强县实现生产总值6692.04亿元,占全省的72.34%,较上年提高3.04个百分点;县均生产总值达215.9亿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云岩、南明、观山湖等7个区在贵州省率先实现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