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4日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王涛 梁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强势

  ——从陕西“十强县”看县域经济如何接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56期 总第1055期)

  在中国,拥有107个县市区的陕西省,无疑是县域经济大省。近年来,随着工业强县、招商引资、“一县一品”、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的推进,陕西县域经济迅猛发展。2014年陕西县域经济总量占比达53.5%,占据全省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其中,只有全省县域的13%人口的“十强县”,2014年GDP共实现3265.68亿元,占全省县域GDP总量的34.5%。在连续十年的考评中,陕西“十强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作为能源大省,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与资源密不可分。2014年陕西经济“十强县”中,资源县占到8席,他们是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吴起县、韩城市、彬县、志丹县和凤县。面对“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新常态,这些资源型县市并没有躺在资源上睡大觉,而是在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要么“苦练内功”,拉长产业链条,转型升级;要么另辟蹊径,通过整合当地历史、交通、区位等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府谷、神木、韩城和彬县属于煤炭资源大县。府谷煤炭工业占全县总产值的77.9%,随着煤炭市场疲软,以煤为介质的民营企业立足煤炭产业,把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县。神木坚持“围绕煤、延伸煤、跳出煤”的发展战略,在加快由低层次资源开发产业到高端化资源产业转变、单一性资源产业到多元化产业转变、资源依赖型增长到创新型发展转变的同时,也在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韩城市则以“项目”为突破口,靠项目带来大发展。彬县除在工业上延展产业链条外,还进一步抢滩商贸市场,打造凝聚周边5市、辐射周围3省的小商品批发零售集散中心。

  以石油为主产业的靖边,在国内外油品市场萎靡的背景下,打出“一体两翼”牌:工业上拉长石油产业链条,上马甲醇、聚乙烯、聚丙烯等;同时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在农业上将农产品转化升级打入国际市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志丹和吴起均属于靠石油、天然气崛起的经济强县,在石油市场不景气情况下,都是围绕“农”字做文章。志丹县主要发展苹果产业和瓜果、蔬菜大棚,并以“苹果”为龙头打造县域“名片”。吴起县则是将县域经济重心放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上,过去“走西口”的逃荒线,如今成了物资流通、贸易往来、发家脱贫的致富线,这个总人口不足13万人的小县,每年约有两万余人走出深山,一年能捧回3.2亿元。

  凤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铅锌是全国四大基地之一,且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凤县拥有资源却不完全依赖资源,而是围绕“七彩凤县、水韵江南”发展思路,利用自然资源、羌族文化、栈道文化、三国文化发展旅游业,在212省道建成以百里林带、百里花卉、百里特色民居为主的“百里立体山水画廊”、嘉陵江风景区精品旅游项目,拉动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兴平市和高陵县是“十强县”中仅有的两个非资源县市,这两个县市的通过捕捉商机,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定位自己的发展主线。兴平市以国家“土地确权”为契机,巧做“土地流转”文章,带动工业园区、现代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业迅速发展。高陵县是西安市的一个郊区县,该县则利用独有的区位优势,完善联动机制,在工业、商贸、三产等方面“腾笼换鸟”,共同搭台,联合“唱戏”,助推县域经济强劲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县域经济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也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各区域、县域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全省三大区域综合实力、资源禀赋差异悬殊。2014年度十强县分布显示,陕北关中各5县入围,陕南依旧缺位,经济明显落后陕北关中地区。县域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较为富余,财政资金雄厚,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两极分化严重。2014年经济总量最高、最低值相差1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近两倍。

  陕西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各地区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培育竞争优势,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打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也才能真正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助推陕西县域经济实现全面跨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