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3日 来源:亚心网 作者:王玉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5月,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利用扶贫项目引进5000只鸡苗,分发给大棚种植户及贫困户养殖,发展林下经济。目前,鸡成活率达80%,每只鸡平均重达800克,9月份即可出栏,按照每户养殖500只计算,扣除成本等因素可增收18000余元。发展林下经济及棚下经济将成为苏木塔什乡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如今这种借助产业、项目、合作社等方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欢迎,并以此撬动产业富民的支点。

  增强扶贫“造血造血””功能

  如何实现扶贫龙头企业与扶贫开发有效结合,带动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是实现脱贫的重要一环。

  给扶贫龙头企业“输血”的同时,还要增强扶贫“造血”功能。近十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23237万元,拉动贷款总额近110亿元,发展了哈密长河、伊犁巴口香、阿克苏恒丰糖业等236家扶贫龙头企业,培育了林果种植、民族手工、牲畜养殖等多项优势特色产品品牌,带动贫困地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

  仅2013—2014年,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额度就达到10.5亿元,拉动21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实际收入增加14.4亿元,累计捐款捐物资金折算达到1.34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全区产业化扶贫取得的巨大成就再次证明,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就是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农牧民。”7月31日,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赵国明说。

  为此,自治区扶贫办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积极探索促进扶贫龙头企业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坚持大、中、小相结合,引进和培育并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创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确保如期实现扶贫开发目标。

  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就业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政策”,怎样能直接瞄准“穷人”,把扶贫扶到点子上,怎样带动更多人就业,实现脱贫致富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着这项工作,扶贫龙头企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去年年底,我区扶贫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24.12亿元;企业利润总额17.65亿元;企业上缴税金4.88亿元;共与贫困户签订季节工就业合同7.2万多人,长期工就业合同1.6万多人,其他形式用工3000余人;共有12家扶贫龙头企业的13个产品被评为2014年新疆名牌产品,187家龙头企业有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

  目前,自治区扶贫办已经与财政部门共同审核确认,形成《关于推荐2015年度自治区扶贫贴息结算项目计划的函》,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项目202个,推荐2015年度贴息结算计划20亿元,其中:南疆四地州贷款项目115个;项目实施的龙头企业109家。

  目前,我区扶贫龙头企业经营类型主要分布于农产品及加工业、林果业、畜牧业等,依托发展服务型、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微企业,带动当地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转型。

  同时,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推动转移就业,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扶贫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的积极力量。覆盖了全疆13个地州市的74个县(市),实现了扶贫龙头企业对重点县(市)全覆盖。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自2004年实行扶贫龙头企业认证制度以来,我区扶贫龙头企业从最初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236家。

  据赵国明介绍,产业扶贫的发展模式从个体逐步转向联动,着眼于区域化的整体合理布局。在自治区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并通过扶贫龙头企业联谊活动等形式,加大了企业间的有效互动,单个地域内的扶贫龙头企业开始强强联手,在原始材料、市场信息、科技支撑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切实增强了全区扶贫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了抗市场风险打击能力。

  同时,产品初加工企业与深加工企业、种植养殖型企业和包装物流型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了协议合作,有效提升了特色优势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推动着当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促使农牧民发展成为产业工人,进入二、三产业环节。

  从订单式收购农牧民原材料,解决市场销售和利益转换问题,到吸引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来源渠道,再到引导农牧民折资入股,给予经济组织成员分红,扶贫龙头企业始终注重在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找到与农牧民的利益连接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正在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就业增收能力和基础条件,带动效应体现的内涵日渐丰富完善。

  “扶贫龙头企业在加强贫困农户针对性扶持的同时,适时将视野转向对整村、整乡、整县、整地州的整体拉动,推动形成区域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做到了效益覆盖的点面结合、连片推进,使得农牧民就业的空间更加广阔。”赵国明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