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上,32岁的贫困农民王爱弟现在成了一个“上班族”。除了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每逢年底,他还能拿到保底8000元的分红。
王爱弟上班的“单位”,是村里建设的第一个散养鸡场,就在家门对面的山坡上,走路五六分钟就能到。这个鸡场是他进城的堂弟和弟媳一起投资建设的。现在,他每天都按时去鸡场看护、放养、收鸡蛋。
和许多贫困户一样,家在甘肃省礼县罗坝乡花坪村的王爱弟,是家里唯一能挣钱的青壮年劳动力,两个孩子最大的才上三年级。王爱弟守着薄田,种些菜籽和土豆,家里的收入每年不到1万元。
大前年鸡场刚开建的时候,他常跑去看,也想养些鸡。可一听说前后投资要花几十万元,他顿时觉得养鸡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毕竟存折上只有几千块钱。
2015年,村干部来找王爱弟,说每个贫困户能有5万元的政府贴息“精准扶贫”贷款,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他想了想,还是没敢贷。“贷了款就得还,赔了可咋办”
村干部建议他和其他10户贫困户贷款后入股到养鸡场,平时到鸡场“上班”挣工资、学手艺,每年再从鸡场分红。看着养鸡场的土鸡蛋一车一车往外送,他觉得这种方式,既享受了贷款的好处,又不用担风险,就贷款当起了股东。
在西部贫困地区,和王爱弟一样的农民,脱贫致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资金”,然而他们也是最难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银行大多不愿意为他们提供贷款。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思想保守,让他们不光贷款难、贷款贵,也怕贷款、不敢贷。
在深入实施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许多贫困地区都尝试运用金融工具,通过金融的力量,把对贫困户的帮扶方式由此前的“输血”变成“造血”。
在甘肃,2015年至2017年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为全省建档立卡的101万户、417万贫困群众提供总额500亿元的贷款支持,其中47万户、200万贫困人口已经享受到了这项专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特惠”金融产品。
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贫困户的需求,“定制”了多种方案: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选择自贷自用;想贷款但经营能力不足的,可以与能人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协议使用,实现“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
按照估算,这项为贫困户定制的贷款方案,可使甘肃贫困农户户均年收益7400元,人均1800元。
对王爱弟来说,他也希望在养鸡场工作的同时,学会养殖技术和经营方法,将来能自己开办养殖场,从根上告别贫困。(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甘肃:调水1亿立方米维护河西走廊生态安全
记者从甘肃省获悉: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今年计划向武威市民勤县调水1亿立方米,以维护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并向石羊河下游提供灌溉水源。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C”形包围,年均降水量113毫米,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属于典型的半封闭的 【详细】
甘肃:力促农民“五变”发展特色产业
甘肃庆阳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庆阳市因地制宜,力促以农民“五变”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产业培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和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 【详细】
防城港去年脱贫1.2万人 贫困农民人均收入6890元
2015年,市扶贫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全面实施整市推进扶贫攻坚,以科学精准有效扶贫为导向,以十万大山山区扶贫攻坚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全市扶贫攻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详细】
“绚丽甘肃·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收获诸多点赞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并特别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习总书记还要求,新农村建设一 【详细】
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破解农村环境污染之困
春节前后,城乡经历了一场最大规模返乡和探亲潮流,农村也遭遇了又一场“垃圾洗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