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李政  浏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德保县那甲镇创新打造“苔上富”政社企·韭菜苔产业共育示范基地,通过“政社企银”四方联动模式,依托韭菜苔特色产业为困难群体开辟精准帮扶新路径,让小小的韭菜苔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黄金苔”。

  该示范基地从那甲镇巴深村200亩韭菜苔种植基地中划出30亩核心区域,聚焦无劳力脱贫户等困难群体稳定增收需求。依托韭菜苔“单次种植可连续采收4-5年”的长效特性,配套现代化种植技术与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实现种植、灌溉及田间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极大降低成本与管理难度。基地创新构建“零劳力分红”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代种代管、保底分红等机制,实现全镇低收入无劳力脱贫户全覆盖,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

  为保障产业落地见效,那甲镇形成“政社企银”同向发力的机制创新。政府牵头做好产业规划顶层设计,整合涉农政策与项目资金;借助粤桂协作优势,引入深圳骏群实业有限公司注入13.5万元启动资金;当地龙头企业鑫德利农业有限公司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实施每斤3元保底价回收;桂林银行百色分行推出专项贷款与全村授信政策,破解资金难题。多方联动为产业高效运转筑牢保障。

  在利益分配上,基地建立分层分利的可持续模式:社会资本方连续三年享受基地纯收入30%分红;企业回收成本后,将剩余纯收入70%分配给困难群体;农户则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精准分红“三轨并行”获得收入,无劳力户也能通过“零劳力分红”享红利,多维机制激发产业参与积极性。

  经济效益方面,韭菜苔产业高附加值特性凸显:年亩产0.4-0.6万斤,按市场价5-10元/斤计算,亩产值2-6万元,年净利润超1万元/亩,远超传统作物。30亩基地年净利润可达30万元以上,为产业扩张与周边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范例。

  展望未来,那甲镇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将韭菜苔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破解特殊群体增收困境贡献更多经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庞春妮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