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陈仕平 苏宗海 曾开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6年1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三届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会上,灵山县被授予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奖杯和证书。我区临桂、横县、灵川等3个县也同时入选“百强”。

  灵山县是如何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的呢?

  “人财”两旺 市场潜力无限

  有人气就有商气,就有市场。在精明的客商眼里,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之外,灵山县多年积淀的“商气”与“人气”更让他们心动。

  灵山是个有着138万人口的大县。这几年,该县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桂东南新兴城市雏形已逐步显现。。

  城镇化建设带旺了市场。以县城为中心,10公里半径内就聚集人口达50万人。县城步行街等商业中心,客来人往,热闹非凡;利客隆、益家、百汇等一家家大型自选超市及各种连锁经营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商贸城、家具城和副食批发市场等市场,货畅其流,购销两旺。几年来,该县城镇建设每年都吸纳大约4万农民进城购房、经商或置业及务工。

  “软硬”兼施 打造投资“洼地”

  环境也是生产力。这几年,灵山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投资环境改善,通过“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全县的“软实力”不断增强。

  “不许设门槛,只铺红地毯。”一方面,着力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绿化等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的硬环境;另一方面,注重优化政务环境,坚持“低门槛迈进,好环境留人,高效率服务,厚回报兴业”原则,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成立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聘请一些外来投资商作为政府特邀经济顾问,不定期听取他们对政府服务和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好的环境就像一个能量无穷的“磁石”,形成巨大的磁场效应,吸引诸多企业落户灵山。4年来,该县累计引进国内协作项目211个,合同金额17.1亿元,到位资金15.2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0个,利用外资365万美元。到目前,仅浙江客商落户该县的企业就达40多家,总投资额超过4亿元。

  “集聚”效应 激起发展活力

  灵山县深化企业改革,依托资源优势,积极盘活和提升现有工业,构筑新兴产业,通过政策上引导及放开放活,融资上大力扶持和多元投入,培育了一批支撑财政收入有效增长的特色效益型中小企业群。与此同时,注重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吸引外来投资者,促进项目投资向园区转移和聚集,以大集聚激发新的发展潜力。该县全力加速推进打造十里、陆屋两个县级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进度,以最优惠、最宽松的环境,致力营造集群经济气候。仅十里工业集中区,就吸纳企业23家,其中19家建成投产,在建4家,项目投资已超过3亿元。

  现在,十里工业集中区、陆屋工业集中区已成为该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大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立足科技兴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发展层次,引导企业投入资金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

  在宽松的环境里,众多企业纷纷亮出绝活,全力以赴搞经济,生意越做越火,企业实力越来越强。目前,已经有“百强”水牛奶、“宇峰”凉粉等10多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城乡互动 用好资源优势

  灵山是“中国奶水牛之乡”和“中国荔枝之乡”。这几年,该县以工业理念狠抓农业产业化,以扶持发展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跳出农业抓农业,促使全县生态、特色、信息、品牌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壮大。

  一方面,千方百计引导销售大户与广东等地区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找准本地资源与广东等地企业的最佳对接点,大力招商引资,引导民间资金投资能源、建材、加工和特种养殖种植等优势产业,并精心打造农业品牌,抓好精品生产,抓示范基地建设,增强“资源招商”的吸引力。几年来,先后从广东、浙江等地引进和平食品、百强乳业、桂合缫丝厂等一批强势龙头加工企业,利用其信息、技术、市场优势,发展规模订单农业。目前,全县制糖、食品、罐头、茶叶、蔬菜、竹芒编等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已达260多家。

  在农业龙头加工企业的强劲辐射和有力带动下,灵山县奶水牛、茶叶、荔枝、甜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目前,该县荔枝、西瓜、茶叶、甘蔗等10大农业生产基地和100个经济特色村逐步呈现规模化、区域化趋势,全县初步形成了企业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种养加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