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尹华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横县采访,总能从采访对象身上听到一个个令人感到亲切的称谓,诸如:“种蔗大王”、“养蚕能手”、“蘑菇栽培大户”、“植树专家”等等。横县从1994年始,持之以恒地实践国家的“知识工程”,广大农民兄弟从知识的宝库中汲取丰富的食粮,学以致用,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间展示才华。横县涌现出了大量的“知识型农民”,成为了土秀才、土专家,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新型农民。

  叶保烘是百合镇芳岭村农民,被当地人誉为“果蔗种植大户”。果蔗是芳岭村传统的农产品,叶保烘一开始也只是“农耕式”地种植几十亩果蔗,是“知识工程”让叶保烘一头扎进书堆里,寻找果蔗大面积种植的经验知识。2001年始,他将果蔗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上百亩,到2006年发展到了580亩,纯收入为100多万元。叶保烘在率先致富的同时,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周边的蔗农,近年来共带动17户蔗农种植了1000多亩果蔗。他先后到玉林、浦北等地承包蔗田,常年解决了80多名劳动力的务工。更为喜人的是,叶保烘还为自己的果蔗申请注册“百鳌牌”商标,为扩大市场打出响亮的品牌。

  韦有任是云表镇一带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种桑养蚕大户。他刻苦钻研种桑养蚕、种植蘑菇技术,先后引进了大田蘑菇、房式蘑菇、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发明了升降式方格蔟、省力化养蚕技术。他无私奉献,常年举办培训班,带动了周边乡镇蘑菇、蚕桑种植业的发展。

  在横县,有166个和桑蚕蘑菇协会类似的协会,会员达7万多人。协会以种养大户、知识型经济能人、科技致富能手为骨干,会员带农户约13万人,联系农民36万人。“科学种养、知识致富”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旗帜下集合着全县近80%的农户。

  农民们通过掌握了过硬的实用种养技术,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拉动了当地农业向规模、科技、效益型产业化发展,使全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形成了数个产业基地:全国最大茉莉花生产基地和花茶加工基地、全国第一个有机茉莉花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三月红”荔枝种植基地、全国桑蚕生产最大乡镇、广西最大玉兰花种植基地、广西最大蘑菇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甜玉米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果蔗生产基地、广西最大的大头菜生产基地,等等。

  农民们对自己由贫到富的发展有着很深的体会,对“知识致富”赞不绝口,他们用朴素的语言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是知识使农民致富,是知识使全县特色优势产业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是知识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推动了全县农村的经济发展,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2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68元,这个数字在2005年上升到了2546元,增长9.79%,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超过50%。

  横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借助“知识工程”的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乡镇图书馆。17个乡镇都有文化站、图书馆,全县70%的村委会有科技文化阅览室或图书室,还有相当的自然村屯建设有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或阅览室。这些文化设施以为“三农”服务为根本出发点,经常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努力培养“知识型农民”,让农民深深地体会到“知识致富”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实惠。

  对于缺乏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地区,倡导文化、知识致富的“横县模式”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