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仕平 韦斯步 杨立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业产业工业化与规模化相促进同发展

  “在家门口打工就是好,钱没少挣,下班后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和干点农活。”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在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缫丝车间,女农民工梁秋梅一边熟练地抽丝、接丝,一边开心地对记者说。

  位于横县云表镇的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现有15组缫丝设备,具有年收烘鲜茧6000吨、产丝500吨的生产能力。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亿多元,上缴税金502万元,已连续4年成为广西销售收入最大的缫丝企业。在该公司缫丝厂务工的妇女农民工共有800多人,除了少数来自外县,绝大部分是工厂附近村屯和邻近乡镇的农民。梁秋梅告诉记者,她曾经去过广东打工,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每月工资也就900元钱左右,所以干不到两个月就回来了。而在家门口打工,如果出满勤,一个月能挣1300元以上。她还说,像她这样去过外地打工又回本地上班挣钱的厂里还有很多,在这里技术好的一个月可以拿到一千六七百块钱,技术一般的也能挣到七八百块钱。

  校椅镇横塘村67岁的徐爱莲阿婆也是“打工族”的一员。徐阿婆打工的地方,是镇里的金牌帆船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甜玉米收获季节,徐阿婆和村里的几十名中年以上的妇女都来这里干活,早晚厂里有车子接送。她们的工作是剥甜玉米苞衣,剥一公斤能挣8分钱。徐阿婆说,她手脚不灵便,一天只能剥350多公斤,挣二三十块钱,年轻手脚快的一天能剥500多公斤。“以前工厂少,农活不忙时天天只能在家里闲呆。现在工厂多了,很多年轻人也不再跑出老远去打工了。我每个月出来干十天八天的,生活费有了,孙子的零食钱也有了。”徐阿婆满脸笑容说道。

  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在家门口挣钱,是横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结果。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实施“东竹、西蔗、南果、北桑、中花,稳粮、兴渔、旺畜、带林、推蔬、植菇”产业布局,通过“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已形成以3家制糖企业为龙头的“甘蔗-制糖-酒精-造纸”、以180家花茶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茉莉花、玉兰花、茶叶-花茶-香精加工”、以4家缫丝企业为龙头的“桑蚕-烤茧-缫丝”、以6家食品公司为龙头的“甜玉米、蘑菇、法国豆、竹笋、荔枝、龙眼种植-罐头加工-养牛-奶品”四大产业链。龙头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推动了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茉莉花和玉兰花、蘑菇甜玉米和种桑养蚕、三月红早熟荔枝、水产、畜牧养殖、速生丰产林、黑皮果蔗、竹编和优质谷十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近10万公顷。目前,横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基地。

  农业产业工业化和规模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横县农民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据统计,目前该县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450家,25万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工,其中本地农民占八成以上。这20万在家门口“上班”的农民工,每年劳务收入总额达20多亿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