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覃芝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大圩村51岁农民陈贵松,5年多来与妻子一起到劳保用品公司领布料回家加工劳保手套,月加工1万对左右,收入1800多元,不但解决了家庭生活开支和孩子上学读书费用,还盖起10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目前,港北区有6.2万名像陈贵松一样在自己家里当上企业员工的农民。他们与企业签订合同,在家加工产品,搞特色种养等,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最先组织村民在家里“上班”的是农民企业家陈炳芳。1996年,他与武汉市一家劳保用品销售公司签订合同,生产劳保用品。合同签订回来后,因资金不足无法实施生产。他想,村里有不少农户有电动衣车,利用农民加工劳保用品是好办法。于是,他把各种布料分给周边50多户农民加工,不到20天,第一批劳保用品按时加工完毕。尝到甜头的陈炳芳于是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贵港市大众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并以“公司+农户”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区、镇两级政府了解情况后,认为“大众公司”经营模式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在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值得推广。很快,近400家生产劳保用品的公司、工厂、作坊在港北落户生根,2.8万多农民在家里当上工人,人均月收入500-800元,生产的劳保用品远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一些涉农龙头企业也纷纷跟着前来,发展特色种养。这给港北区农民创造了大量在家里就业的机会,他们根据各自实际,与企业签订合同,领料加工、代养代种,实现了“在家里当上企业员工”。

  农民耕田是能手,加工劳保用品、搞特色种养技术欠缺,为此,港北区积极开办专门培训班免费为农民传授技术。广西暨阳丝绸有限公司在江口基地开设种植“广暨”桑树、养蚕和防病治疗技术培训班,由专家授课,免费为农民培训。两年多来,公司已举办培训班28期,免费培训蚕农3000多人。目前,该区已为农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450多期,5万多名农民免费学到2-3门应用技术,为在家里当工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双方依法签订加工合同,是维护农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因此,港北区积极引导企业与加工户、养殖户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双方的责、权、利加以明确。农民对此都很欢迎,纷纷表示“有了合同保障,我们开展生产加工更放心。”据了解,几年来,港北区农民加工户或养殖户与企业方都能按合同办事,未发生过一起违约纠纷。     (覃芝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