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8月21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李清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这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广西忻城县如今已形成的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忻城县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次创业”,建设“蔗海、桑园、花山”。

  忻城县是广西重要的蔗糖、桑蚕、金银花生产基地。近年来,忻城县重点抓好“一根蔗(甘蔗)、一条虫(桑蚕)、一朵花(金银花)”,提出了特色农业产业化“122”工程,即进厂原料蔗达100万吨,桑园面积达20万亩,金银花面积达20万亩。

  由于长期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2008年前两个季度,忻城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34元,同比增长5.3%。

  “实施‘122工程’,忻城只是在泥淖沼泽中站了起来,要实现农业起飞,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二次创业’,向质量要效益,深度开发农产品。”忻城县长韦凤云说。

  忻城金银花是生长在大石山区的特殊品种,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忻城县就开始人工栽培金银花,金银花种植项目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也是解决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广金银花在山地的种植,忻城县曾表彰了“十大金银花种植大户”,并编制了《金银花种子和苗木技术规程》、《金银花育苗技术规程》、《金银花脱水加工技术规程》和《金银花干制品分级规程》等七个地方标准。

  韦凤云介绍,目前,忻城县把农业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忻城的山不再是光秃秃的石头山,农民“在石芽上种金银”,不仅为家庭创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除挖掘传统农业产业的潜力外,忻城县还将传统产业尚未全面开发的薄弱环节作为新的产业来培育,并走出山门招商,先后引进两亿多元资金开办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业开发与发展。

  目前,忻城县已建成优质水稻、良种甘蔗、桑蚕、木瓜、金银花、佛手瓜、珍珠糯玉米等20多个样板区及基地。与此同时,忻城县不断加大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为农业产业化“二次创业”培养人才。(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