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17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周顺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西林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先天不足,但当地党委、政府没有驻足观望、停止不前,而是坚持不懈地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年1~8月,该县已完成生产总值461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3%;财政收入完成6750万元,同比增长17.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66万元,同比增长28.2%;农民人均纯收入1723元,同比增长15.54%。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县上下选准了“民生为重”这一经济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查民情。西林县地广人稀,14万各族群众分布在30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调查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县充分结合“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动用全县8个乡镇350多名乡村干部和239名社会主义新农村驻村指导员,深入93个行政村的自然屯,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和座谈会,收集到了720多条建议和意见,真正做到了摸清家底、心中有数。

  还民愿。多年以来,在群众心中,有众多未了的致富心愿。经过调查研究,西林县党政部门科学运作,使这些心愿逐一得到实现。通过不断规范完善“农家课堂”培训户培训机制,使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顶级农业专家的指导。通过培训,已形成马蚌乡鲁维村网箱养鱼、八达镇新达村母猪养殖等8个“人才惠农”示范点,同时还开办了第一期“农家课堂”中专学历班,共有85名“泥腿子”高兴地在家门口拿到了中专文凭。为让深居大山的村干部开拓致富视野,该县还组织41个村的村干部、党员骨干、乡土人才到区内和广东、四川等地进行学习培训。目前,西林的茶叶、生姜、银鱼、花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已开始批量进入邻近省份市场。

  解民忧。当测土配方、水果配袋、无病毒苗圃等新鲜名词出现在西林老百姓生活中的时候,西林“农字号”经济已开始迈出了新的步伐:到8月份止,全县已完成优质超级稻高产栽培2万亩,优质杂交高产玉米3.5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综防技术应用5.5万亩。为使这些丰收的果实真正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收入,该县又打出了解民忧的牌。首先是解决群众农产品出山难的问题,实施“通达工程”,目前该工程16条公路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7%。其次是解决群众发展资金问题,8个月来各金融机构共投放贷款2亿元。为让群众“贷得起、还得上”,该县还发放了600万元的贴息贷款,财政贴息30多万元。

  与民乐。在该县那劳乡那沙屯,昔日污水横流、灰尘满天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连通农户之间的水泥路,是宽敞的篮球场、综合服务楼、文化活动中心,仅在该屯西林县党委、政府就整合投入资金105.35万元。只要能让群众受益的项目,该县总是千方百计促成并实施。为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西林县又多方筹资,完成了13处24公里的渠道硬化工程,让群众不再为浇灌用水的“滴、跑、漏”而焦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