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陈静 通讯员 符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每天一大早,钦北区大垌镇马皇村委14队的赖朝德就跨上摩托车来到位于皇马工业园1区的广泰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广泰食品有限公司是钦北区2007年引进的一个农业龙头企业,赖朝德是厂里招收的第一批工人,现在已是厂里的骨干,他每月在厂里的收入有1500元左右。像赖朝德这样“洗脚上田”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的农民工在钦北越来越多地涌现,这是钦北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来的可喜现象。

  “筑巢引凤”引来“就业超市”

  梁雄业是大垌镇马皇村委珠砂自然村的村民,现在在钦北皇马工业2区的远东邦琪制药厂做保卫工作,由于工作尽职尽责,现在已经是保卫科长,每月的收入有1200元,在家乡就业,打工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他感到很满足。

  近年来,钦北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2004年,举全区之力建设了皇马工业区,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平台,2007年9月列入广西A类产业园区钦州市河东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落户该区规模以上的企业78家,其中集中在工业园区的有54家,主要的项目有矿产品加工、机械、建材、食品、化工、医药、服装、编织、羽绒加工、木器加工等,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这些企业的进驻,招收了很多的当地农民进厂务工,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除了皇马工业区外,该区各镇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民工的就业。该区大寺镇通过加快建设大寺工业园区和华驭糖业有限公司,吸收了附近近1000名农民工就业;小董镇大力扶持以刚祥铁合金厂为龙头的企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农民工就业平台,解决了该镇800多人的就业;大直镇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20多家矿产品加工企业,为当地解决了近千人的就业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整条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可喜现象,如该区大垌镇马皇村的1500多人的劳动力中有808人在皇马工业园区的各个企业实现了就业,占该村劳动力的53.6%。据统计,该区有35000多名农民工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成为产业工人。

  就业培训破解“技工荒”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嬗变,体能型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身无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就业无门,而同时,许多企业出现了“技工荒”,技能型工人供应不足。针对这一现状,钦北区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他们按照政府管理,社会力量办学的运作模式,对内依托技校、职高等现有教学资源,对外大力引进技术力量,每年都组织开办30多期的劳动技能培训班。根据市场需求,主抓了电脑、裁剪、电子配件、电汽维修、家政服务等劳动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学员3000余人。几年来共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342期次,培训进城农民工397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3500多人。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结业后,就业率达98%,使得一大批懂技术的农民工走上了工作岗位。

  为保证教育培训质量,学员结业后由该区劳动部门统一考核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纳入技能资源储备定向输出。因为培训针对性强、市场需求量大,该区培养的技能型工人成为抢手人才,不仅成为区内企业的“抢手货”,而且一些外地企业也不再坐等技工上门,而是纷纷到钦北举办用工招聘会,就地招聘,就地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了热闹纷呈的“就业超市”。

  据悉,目前常年在钦北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人员的外地企业达100余家,该区通过这一渠道就业的农民工达3万多人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