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3日 来源:南宁政务信息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春节前夕,武鸣县又把地处偏远贫穷的太平镇林渌村弄排屯39户、138人的搬迁工作,列为今年县人民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异地搬迁项目。

  2001年以来,武鸣县针对一些多灾、不适合人类生存地区居民的安居问题,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办法,先后把地处交通最困难、最偏远、最山弄、最贫穷的12个自然屯、166户、684人搬出山外圩镇附近,建成了7个稳定得住、能致富的整体异地搬迁新村。

  在实施整体搬迁之前,这12个自然屯的群众生活都相当艰苦。其中秀山村锦山片4个自然屯地处罗波镇最边远山区,山路崎岖难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锣圩镇弄七村的弄排屯,清凤村的弄觉屯、弄燕屯、弄强屯,大杨村的弄板屯,两江镇明山村的渌高屯,仙湖镇渌雅村的尾鼠屯,府城镇渌韦村的渌孚屯等偏远山区村同样存在自然环境恶劣、耕地少、人畜饮水和交通困难等现象,年年救济年年穷,村民早有异地搬迁的迫切愿望。

  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办法解决这些群众的安居问题。为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武鸣县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采取六项切实有效措施:坚持政府指导,搬迁村民是主体,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异地搬迁工作有序进行;坚持以“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为主的思想,努力帮助贫困村民从根本上解决温饱,摆脱贫困;新村选址注重选定于所在地的圩镇附近,有利于改善搬迁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新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保村容整洁;适当给搬迁村民安排一定土地兴建猪栏鸡舍和种菜种果,增加收入;引导搬迁村民转变过去单一种植的生产生活方式,拓宽餐饮、运输、服务和劳务输出等致富渠道。

  目前,全县陆续建成锦山、福泉、渌高、福强、弄板、圣象、渌孚等7个异地搬迁新村,山区村民不仅告别了祖祖辈辈多灾的贫苦落后大石山区,而且正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向目标迈进。锣圩镇整体异地搬迁的福强新村25户村民,去年户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去年收入最多的户达3万元,许多搬迁户新添了手机、彩电、冰箱、摩托车、家庭电话,有的还购买了汽车跑运输。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