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8日 来源:南宁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鸣县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做强县域经济,打造西部强县”这一主题,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加快增产增收步伐。 

  养生态猪——高效益

  “闻闻,不臭的。”近日,武鸣县马头镇清江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韦勇将一掬猪粪捧到笔者面前。笔者小心翼翼地闻了一下,觉得非但不臭,还有点清香扑鼻而来。“这是我们生态养猪的成果。”韦勇笑着说。

  清江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土地丢荒严重。为此,马头镇政府加强引导,让该村经济能人韦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以租赁承包和土地入股方式,带领全屯69户农户搞综合开发经营。先期投资400万元在山上建造占地70亩的大型猪场,采用微生物活力生态垫料发酵床养猪技术,大搞生态养猪。村专业合作社除了成立养猪生产组外,还对全屯农民、土地统一组织和规划,成立了养鱼生产组,水果蔬菜生产组,山林经营组,实行制种、繁殖、收购一条龙经营。猪场排出的有机肥就地转化,成为合作社的生产用肥,既减少了投资成本,又提高了品质。所生产的果菜肉品全部以“清江老农”为品牌,打入南宁市各专卖店,创出了比一般养殖多2至3倍的经济效益。

  种西红柿——多增收

  日前,武鸣县太平镇林渌村举办首届“西红柿节”。当天,共与客商签订销售近25万公斤,成交金额60多万元。昔日滞销的西红柿,如今成了抢手的“皇帝女”,农民们简直乐死了。

  林渌村从1988年开始种植西红柿。过去,村里的西红柿品种多而杂,产量低,农民只能自产自销。该村加快良种化步伐,种植面积增加到3000多亩,亩产量达5000至8000公斤,种植户年人均增收800至1100元。在此基础上,还创办了西红柿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林渌牌”西红柿商标。2008年,该村被自治区农业厅确认为无公害西红柿生产基地。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西红柿产业,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的林渌村,决定举办招商订货会。当天的订货会吸引了南宁8家批发市场以及贵阳、河南、上海等地60多位老板前来订购。

  镇招聘会——促就业

  近日,武鸣县宁武镇举办了一场返乡农民工招聘会,首开南宁市在乡镇一级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之先河。 

  宁武镇是武鸣县劳务输出大镇之一,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达上千人。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去年底,该镇大量农民工遭遇失业,纷纷返乡。对此,宁武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寻求有效途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引进11家县、镇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近600个就业岗位。

  当天,宁武镇共有600多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没有“人挤人”现象的招聘会,在轻松的氛围中,132人与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就业意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