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5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作者:庄兰敏 石丽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西林“十二五”期间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摆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抓落实。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农业龙头经济步伐。深入实施“良种工程”和“龙企富民”工程,狠抓良种繁殖体系、畜禽防疫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完善市场建设、市场信息及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建立现代生产营销方式。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改革,做大做强生态特色农业。

    ——加快农业规模化。以市场化为主导,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稳定粮食种植规模,大力推进亚热带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林业经济和渔牧产业规模。粮食生产方面。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以上,粮食作物良种率达95%以上,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20.9万亩以上,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万吨以上。特色农业方面。在继续发展茶叶、油桐、生姜、八角、畜牧、水产品和优质水果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茶油、中药材、桑蚕、蔬菜及热带水果等,逐步形成具有西林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县共造林30万亩,主要以松木、杉木、桉树为主,其中用材林20万亩,以油茶、竹子、板栗为主的经济林10万亩;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上,优质水果达15万亩以上,油桐10万亩以上,八角5万亩以上;推行标准化种植生姜基地,到2015年,全县种姜面积达5万亩以上;依托城镇化建设,力争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加大低产油茶改造力度,积极发展优质油茶。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新的突破。畜牧水产养殖方面。积极发展名特优稀水产品养殖,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产业,着力抓好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县力争生猪出栏11万头以上,牛2万头以上,羊4万只以上,家禽500万只(羽)以上。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以及促进水产业经济总量,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建设,在现有养殖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和提高,使全县渔业生产向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1.5万吨以上,渔业产值达2.15亿元以上。

    ——提高农业产业化。引进果蔬、畜禽水产、茶叶、茶油、中药材一体化企业。加大科技进步和企业自主创新,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等多种形式产业经济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集中区。加强金融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会集中。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水平,着力培养地方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务工经商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农民。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产、销、加工衔接功能,形成以县城市场为骨干,各乡(镇)集贸市场为网络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和订单农业。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5年,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建立各种特色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以上。

    ——强化农业品牌化。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广泛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牌产品的申报认证,鼓励和支持企业创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名牌产品,扩大品牌产品规模和影响力。实施地方优势品种资源保护工程,推进一批新的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注册,打造属于西林的“原产地、生态、特色、省部和国家级”等农业品牌,做强做大“西林甜橙”、“西林有机茶”、“西林油茶”、“西林水牛”、“西林山羊”、“西林麻鸭”等产品保护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精品农业品牌和知名品牌。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标准化体系,推广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经营,促进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并将标准化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形成“初级产品优、优势产品强、加工产品精”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格局。建立水果、茶油、林下鸡、麻鸭、山羊等地方特色产品标准,推行“统一基地规划、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的“三统一”经营模式,在生产、采购、加工、上市等环节形成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在大力推广国家、自治区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在优质产区(基地)推广农业标准技术,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片和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无公害创建面积占总面积60%,绿色食品认定面积点总面积25%,有机农产品认定面积占总面积10%.养殖业实现生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兔、水产等优势品种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0%。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