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6日 来源:崇左新闻网 作者:汤林 刘志斌 黄梅花 覃淑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兴边富民’大会战改善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边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希望这项惠民政策能长久实施,造福更多的边民。”大新县硕龙镇党委书记覃勇赞赏地说。

    “十一五”期间,大新县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六大发展战略,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我们村发展了甘蔗种植,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精神生活也比以前丰富,这多亏了‘兴边富民’好政策。”硕龙镇门村门屯村民农海南高兴地说。

    近年来,大新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品牌作支撑,以特色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10年,全县种植早熟甜南瓜3000多亩。雷平镇后益村种植的830亩黑皮果蔗,平均亩产达9吨,总产量7500多吨,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同时,从台湾引进的蔬菜新品种黄秋葵、白肉苦瓜、黑苦瓜喜获丰收,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近年来,大新县相关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引来湖南祁东县农贸批发市场老板与雷平镇安平村签订100多亩订单豆角,2010年种植的2造订单豆角喜获丰收,在此基础上,湖南祁东县农贸批发市场老板再次与安平村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订单。

    “我们村是硕龙镇条件最艰苦的村,但是在国家好政策的帮助下,贫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前年,我得到 ‘危房改造’补助,建起了新房,现在我们一家再也不用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硕龙镇义宁村枯农屯村民黄立红感激地说。

    “十一五”期间,大新县累计完成“兴边富民”行动民委项目65个,资金总数538万元,49902人受益;“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1716个,投入3236.5万元,惠及239个村1976个屯25万人次;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11类2405个,完成乡(镇)级9类项目97个;同时新建了一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等,总建筑面积7517平方米;全县145个村委会都建成了村卫生室;全县“村村通”由原来的196个站(点)增至546个站(点),广播覆盖率达82%,电视覆盖率达87%;新建8个文化站,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全县145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了办公室楼房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效解决了距边境0—20公里内村屯农民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困难等问题,极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