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大会战改善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边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希望这项惠民政策能长久实施,造福更多的边民。”大新县硕龙镇党委书记覃勇赞赏地说。
“十一五”期间,大新县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六大发展战略,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使“兴边富民”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我们村发展了甘蔗种植,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精神生活也比以前丰富,这多亏了‘兴边富民’好政策。”硕龙镇门村门屯村民农海南高兴地说。
近年来,大新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品牌作支撑,以特色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10年,全县种植早熟甜南瓜3000多亩。雷平镇后益村种植的830亩黑皮果蔗,平均亩产达9吨,总产量7500多吨,仅此一项,全村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同时,从台湾引进的蔬菜新品种黄秋葵、白肉苦瓜、黑苦瓜喜获丰收,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近年来,大新县相关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引来湖南祁东县农贸批发市场老板与雷平镇安平村签订100多亩订单豆角,2010年种植的2造订单豆角喜获丰收,在此基础上,湖南祁东县农贸批发市场老板再次与安平村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订单。
“我们村是硕龙镇条件最艰苦的村,但是在国家好政策的帮助下,贫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前年,我得到 ‘危房改造’补助,建起了新房,现在我们一家再也不用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硕龙镇义宁村枯农屯村民黄立红感激地说。
“十一五”期间,大新县累计完成“兴边富民”行动民委项目65个,资金总数538万元,49902人受益;“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1716个,投入3236.5万元,惠及239个村1976个屯25万人次;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11类2405个,完成乡(镇)级9类项目97个;同时新建了一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等,总建筑面积7517平方米;全县145个村委会都建成了村卫生室;全县“村村通”由原来的196个站(点)增至546个站(点),广播覆盖率达82%,电视覆盖率达87%;新建8个文化站,总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全县145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了办公室楼房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效解决了距边境0—20公里内村屯农民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困难等问题,极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新县:搞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加快边民脱贫致富步伐
长期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旅游业主导、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决贯彻落实区、市扶贫生态移民政策精神,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边境群众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详细】
[大新县]千万元补助推进“双高”基地建设
近段时间以来,大新县审时度势,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服务蔗农,千方百计保住甘蔗种植面积。该县共落实财政资金1700万元用于购买补助蔗种和机耕补贴,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 【详细】
[大新县]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整齐划一的地块、新修的水泥路、硬化的沟渠、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走进大新县恩城乡岜隆屯凤凰岭,记者欣喜地看到,一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正在成形 【详细】
大新县雷平镇:落实2万亩甘蔗“双高”地块
“去年冲六屯甘蔗‘双高’示范基地的开行是1.2米,收甘蔗的时候我亲自过秤,亩产达到7.5吨,所以大家要相信科学。”4月7日,在大新县雷平镇举办的甘蔗“双高”工作现场会上,左安村村委主任陈威通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各村支书作经验介绍。 【详细】
[大新县]打好“四大会战”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连日来,在大新县广袤的田野里,一台台机耕机在一片片的甘蔗地上来回穿梭,在“双高”甘蔗基地里,随处可以看到该县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一起测量、划线的忙碌身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