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德保的人,一定也能透过那满山醉美的红枫叶,领略与红枫齐美的德保文艺“三宝”魅力——壮族山歌、南路壮剧和马骨胡艺术。已进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的“三宝”,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精神内涵成为壮族民间民俗文化瑰丽的艺术奇葩。
近年来,德保采取一系列措施,为这些民间民俗文化铺就发展壮大的环境和土壤,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艺术优势明显的民族文化品牌,以本土文艺“三宝”引领全县文化建设新高潮,力促“三宝”艺术奇葩恒久绽放。
抓队伍建设,壮大保护和传承力量。本土文化是非物质、无形的,依附于人身体而存在,人才的培养无疑是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核心问题。为此,德保重点抓好几招:一是针对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特批县歌舞团增加20个编制,面向区内外“招兵买马”,为全县文艺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二是建设广西南路壮剧传承基地,培养壮剧人才。其中,成立广西少儿马骨胡培训基地,创办马骨胡艺术传承班,力争三五年内达到500人甚至1000人齐奏马骨胡规模,打造全国知名壮族马骨胡培训基地和“千人齐奏马骨胡”文化精品;三是建立城区山歌公园,成立山歌传承基地;开辟山歌园地和山歌文化长廊,鼓励民间建立山歌协会、山歌队等社团组织;对其他濒危的本土文化重要项目制定传承计划,注重挖掘有培养前途的乡、村青年等民间艺人,有计划地选送到高级专业院校深造,造就一批能够传承德保本土文化的专业人才;对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带徒传艺、培训学习、资料整理、展演展示等给予扶持补助,鼓励教学机构开办兴趣班,解决传承后继乏人问题。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投入125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70亩的芳山文体公园,还拨出专项经费,每年给少儿马骨胡传承班20万元办班经费,每年拨出100万元对壮剧进行扶持和保护,每年给60个业余壮剧团各补助5000元,每年举办南路壮剧汇演。
建立健全保护长效机制。针对本县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及生存状况各不相同的状况,突出重点,认真分析,区别对待,重点保护和抢救有重要价值的项目。
此外,该县注重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借力红枫、矮马、云山鉴水、苏铁、蛤蚧、茴油等特色资源,依托秀丽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壮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加快实施云山、百粤坡、镇安府、秀阳书院、那雷壮民族村等文物设施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合力展示德保的灿烂文明。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令我们振奋!我们将按照《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和部署,制定实施《德保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把德保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辉映、与社会进步相融合、与历史传统相承接、与现代文明相贯通的文化名县。”谈到德保文化事业未来的发展,分管文化的县委负责人说。(黄高念 罗慧芳 黄莉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德保县]项目建设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强力引擎
足荣工业集中区石材园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东、城南进城大道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以来,德保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项目促投资、以项目兴产业,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预计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13%。 【详细】
[德保县]一季度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
“德保的吉星岩太神奇了,是我们以往看过的众多岩洞中最漂亮的一个,就像是‘石景博物馆’,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和科幻奇境中。”这是近日500多名来自山东的游客游览了德保吉星岩后达成的共识。 【详细】
[德保县]实施“六大会战”助农增收
“20多位村民把家安在鸡棚,专心发展林下养殖,去年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4月7日,在德保县燕峒乡林下养鸡集中区,村民李维亮说,这片山坡共有200多亩,稍平整些的空地都被村民“抢”建鸡棚了,已建起30个鸡棚。据了解,该县今年实施“烤烟、甘蔗、水果、蔬菜、田七和林 【详细】
[德保县]扎实走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路子
德保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围绕促农增收主题,深入实施水果、甘蔗、烤烟、蔬菜、田七、林下养鸡农业产业“六大会战”富民工程,力争今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减贫人口达到12%以上。 【详细】
[德保县]“小农水”项目受益总灌溉面积2万亩
“今年有了‘小农水’项目,灌田不用再看老天爷脸色了。”春耕时节,德保县那甲乡餐甲村的村民们不再像往年一样为灌溉发愁了。原来,德保县通过一系列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打通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收获实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