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黄福兴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浦北县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加工厂”,积极培养园区型技能人才,服务浦北县“兴产业、建交通、扩县城”战略实施。该县每年为县域企业培养技能人才1000多人。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搭建“大厂房”

  该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第二职业学校整体并入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出资回购原浦北烟厂产权,将土地和厂房划拨给县一职校使用。2011年9月,一职校搬迁到位于工业园区内总投资为2.65亿元的新职教中心办学,新职教中心校园占地面积343亩,建筑面积84405平方米,校内专业实验实习室42个,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目前,学校开设有服装、汽车、模具等15个专业,有学生4368人,教职工302人。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工程师”

  该县着重抓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含金量。一是高标准配备职校专任教师。2012年,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4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1.1%。二是制订实施《职校骨干教师考核奖励条例》,在岗位考核、使用和奖励上向骨干教师倾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职校教师业务培训。每年利用假期进行转岗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和邀请专家教授到学校作专题培训。2008年以来,该县共选出8名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参加专业技术提高培训,选出12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选出46名教师参加自治区级中职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建“生产线”

  该县创新技能人才培训方式,更好地适应县域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一是推动职校专业结构调整。引导职业教育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2012年根据浦北工业园区制鞋、缫丝等公司大量需求人才的状况,职校结合优势拟推出制鞋和丝绸新专业。二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职校采取“教室+车间”和“专业+项目”模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和社会实践。三是推动实行“订单教育”模式。目前,职校和浦北县兴力达鞋业有限公司、广西浦北县新科药品包装有限公司、广西泰和集团浦北汽车修理厂等签定了人才培养协议。三年来,300多名学生校企共同培养的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中香饽饽的“抢手货”。

  应用职业教育成果,构建“销售链”

  该县积极引导职业教育服务工业区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通过举办双向选择就业招聘会输送人才。近年来,该县安排职校每年六月份举办一次毕业生双向选择校园招聘会。参与招聘会的企业主要来自于浦北工业园区的企业,发挥职校在促进工业园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二是通过县内实训基地输送人才。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要求,职校在县内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单位挂牌成立7个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地使毕业生在县内企业实习,在县内企业就业。三是通过就业后走访服务。培养方,深入到县域各企业,了解毕业生就业环境、工作待遇和存在问题,积极与企业方沟通协调,为他们营造一个舒心的就业环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