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唐顺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7301333575572421.jpg

  对鲁家新村“豆腐宴”,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城中村”怎样率先搭上“城乡一体化”这列时代快车是简单的征地拆迁和异地安置吗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改造实行“就地升级”,让300多村民集体“洗脚上岸”搞生态旅游,开创了广西“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这种为百姓今后“生计”着想的大胆创新,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就地安置

  “丑鸦”变“凤凰”

  提及“到江边吃豆腐鱼”,许多桂林人首先会想到“鲁家村”。

  位于桃花江中段的鲁家村,距桂林市中心仅2公里。全村300多号人皆姓阳,66岁老村长阳桥长说,他们先辈从江西过来,几经迁徙,最后栖身于此,阳姓在此繁衍生息了300多年。

  “我们临江而居,家家都会做豆腐,‘鲁家豆腐’在桂林很有名;所以,‘豆腐鱼’生意前几年非常好,但只有几户人家开店,村里多数人还是靠种田为生。”村长阳燕军介绍。

  坡屋顶、小青瓦、花格窗、白粉墙、青石板,拆除旧村之后重新打造的98栋连排独栋桂北民居,栋栋都集合了传统桂北民居的这些建筑元素。漫步在鲁家新村,依山傍水,绿树掩映,四周田畴纵横,风光旖旎,桂林“老八景”之一的“阳江秋月”即指此地,电影《西游记》片头风光亦取景于此。

  鲁家村曾被市民戏称为桃花江畔的“丑鸦”。短短两年时间,缘何摇身变成“凤凰”秀峰区委书记赵满生在现场告诉记者,整村就地改造升级是秀峰区借“两江四湖”二期建设“顺势而为”的大胆举措。改造前,鲁家村其实是个衣衫褴褛的“城中村”。

  赵满生说,鲁家村作为沟通桃花江与桂湖水系的重要节点,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历史契机,将整村全部改建打造为生态旅游文化村,让全村农民集体“洗脚上岸”转而“吃旅游饭”,这在桂林是第一个,在广西也是开先河之举。

  “关键是拆旧村建新村没给群众增加多少经济负担。”村委干部阳利明现场对记者算了一笔账:拆旧房时,政府按每平方米750元补贴,加上搬迁奖励,村民可得到830元/平方米左右的补偿;统一规划建好的新房,全村按人均60平方米住房面积分配,而每平方米只需交860元。也就是说,从烂瓦房到新别墅,每户只需掏很少的钱;“而且,往后再也不用担心每年洪水季节江水倒灌进村,家家一楼还有门面,这样的好事谁不愿干”

  赵满生说,我们不单是改建一个新村,重点是让这个改建后的新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力。鲁家村改建完成后,引进建设高端生态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利用桃花江美景,吸引中外游客到这里吃农家饭、居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让桃花江畔的百姓房子新了,钱袋子也鼓了。

  ■问需于民

  186位村民受培训

  村里田地统一用来搞农业观光旅游,让老百姓“洗脚上岸”经营“农家乐”,村民具备这个发展能力吗针对记者疑问,秀峰区区长黄洪斌笑言:“鲁家村到底该怎样改建,当初确实争议不少。让村民自己说了算吧,我们组织村民代表到四川和恭城等地考察,开拓村民视野,最后,村民们基本上选择了今天这个改造方案。”

  在早期的园区建设中,秀峰区曾采取建公寓楼的模式进行安置,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但也引发过一些村民对“被上楼”,以及失地后就业、养老等诸多问题的担忧。黄洪斌说,鲁家村改造要探索新路子,在让群众住新房的同时还得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后劲。为了帮助“鲁家人”尽快实现从农民到旅游从业者的转变,秀峰区劳动部门把创业培训的“农民夜校”开到了村民过渡板房里。

  有针对性地开展“点菜式培训”,说干就干。由秀峰区劳动部门、培训部门与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选定旅游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旅游、餐饮、旅店服务、农家乐经营管理、小企业理财等。与此同时,由秀峰区政府和村里掏钱组织村民分三批赴云南、海南和安徽等省学习“农家乐”经验,政府还承诺配套提供创业扶持小额贷款。最后,186位参加培训的村民学业有成,顺利拿到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培训证书。

  ■一村一品

  共享幸福“桃花湾”

  “蜜蜂喜见桃花开,桃江两岸摆歌台;八方歌友聚鲁家,欢迎您到秀峰来。”3月24日,在鲁家新村开村仪式上,村民李红以这首山歌唱出了“鲁家人”面对新生活的万丈豪情。

  新村呼唤新业态。为高品位规划“农家乐”,秀峰区将鲁家新村分为3大功能区:在客游流量最多的沿江区设立商铺,鼓励并引导村民合理开展旅游商品销售;在村内开辟特色餐饮区,市民游客可进村品尝原汁原味的“豆腐鱼”、“豆腐鸡”;设立“农家小宿”区,让观光客出则赏田园风光,入则观小桥流水,放松做一日“村落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蜿蜒的桃花江畔,除了鲁家村,据悉还有肖家、桥头、合家、于家、张家、庙门前6个村庄。如何让沿岸百姓共享桃花湾的美好生活秀峰区常务副区长、项目具体负责人蒋育亮告诉记者,按照桃花湾度假区整体规划,沿江村落将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改造村容村貌,引导土地流转,进行产业升级。为此,秀峰区打算做足“吃、住、玩、购”四篇文章。

  所谓“吃”,即深入挖掘当地传统饮食文化资源,规范和提升现有“农家乐”餐饮质量和规模,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依托。据悉,鲁家村目前已成功研制出30余道豆腐美食。所谓“住”,紧紧抓住桂林已被列入国家服务业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综合改革试点市,大力推动桃花湾度假区“栖息式”社会化养老创新,力争向集群化、高端化、标准化发展。所谓“玩”,充分利用桃花江两岸优美景色,建设生态带、花卉带、果蔬带,打造全国一流的自行车道和徒步道,让游客身心融入自然。所谓“购”,依托当地雕刻等特色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打造新的旅游购物消费产业。

  “只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变革。”自治区有关领导参观鲁家新村后认为,这里不仅汇集民智,而且已成为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