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黄彦凝报道)德保县在今年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五个县”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快、好中求快,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晨光中的华银铝业(黄皞 摄)
推进“生态工业县”建设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铝、锰、铜、酒、建材”五大工业产业,加快构建“以铝为主,多业并举”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具有德保特色的生态工业发展道路。
抓好特色工业产业发展。一是着力延伸铝产业链。充分利用华银铝年产200万吨氧化铝的产能,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延伸产品,重点抓好华银铝30万吨直供加工用铝水项目,以及广西泰吉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5万吨高强度铝合金项目和配套自备电源项目的落地建设。二是推动锰产品优化升级。重点推进电解二氧化锰技改提高项目建设。推进五里湾工业园锰企业全面投产,力争尽快实现锰产品年产量达10万吨,总产值超8亿元以上。三是服务好德保铜矿企业技改和综合开发工作。进一步为铜矿企业提供服务,整合其周边矿山资源,开发高性能、高精度铜产品,延长产业链。四是优化提升酒产业。加快酒产业园建设,发挥酒业协会的积极作用,推动全县酒业发展,扩大酒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影响力。五是加快推进建材产业发展。引导现有水泥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德保县丰富的大理石、方解石、重晶石等资源,加快推进建材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盘活民间资本,大力支持就业人员多、利税创收大的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2年,全县力争发展微型企业90户以上。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一是优化园区布局。按照自治区A类园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和编制,不断提高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提升承载功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抓好马隘、足荣、五里湾等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大项目和大企业的能力,保障项目落地和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提升工业园区聚集力。坚持以铝、锰、酒、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以延长产业链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为方向,逐步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切实发挥工业园区对促进工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德保县漫山遍野的脐橙花满枝头(杨丽英 摄)
推进“特色农业县”建设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继续抓好“两化一动一提高”工作规划,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加大创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稳定农业生产,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稳步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名特新优现代农业,确保全年粮食种植42.7万亩以上,产量9.7万吨以上。狠抓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秋冬菜种植工作,努力实现蔬菜种植12万亩以上,产量22.5万吨以上。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增效。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壮大烤烟、甘蔗、水果、八角、竹子以及畜禽养殖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以德保脐橙为主导,实施好“德保县2万亩优果长廊项目”,提升现有5000亩优质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新种德保脐橙1.2万亩以上;稳步实施八角林低产改造工程,推动八角增产增效;推动全县规模化养殖业的稳步发展;加快发展德保黑猪养殖,加大德保矮马的保种和繁殖力度。
大力加快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开展“百千万强基惠农大行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房、通讯等基础建设;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和“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把德保县农村建设成为地域特点鲜明、民族特色突出,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搭建发展平台,支持和鼓励劳务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发展产业。
灯火阑珊的德保夜景(王瑞 摄)
推进“山水宜居县”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全面开展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形成“德保城市人人建,德保城市人人管”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具有德保特色的宜居县城。
加快城市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芳山文体公园、红山滨河景观群等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加快象山路东段、南隆三街等一批城区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善污水支管网和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行效率;加大城区造林绿化力度,美化城区环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创建“三城”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公民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群众的交通意识、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以及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德保城市人人建,德保城市人人管”的良好氛围。
国家四A级水利风景区德保曼贝侬(黄皞 摄)
推进“旅游文化县”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手抓特色旅游,一手抓文化建设,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德保县三产的支柱产业。
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继续办好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宜游、宜居、宜商、宜文的旅游目的地。狠抓景区建设,不断完善红叶森林公园、吉星岩、曼贝侬小西湖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亿元。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继续深入实施“八个一百”工程,支持鼓励本土音乐、舞蹈等创作,整理、提升德保壮族山歌、南路壮剧和马骨胡艺术经典作品,使之成为德保对外宣传的品牌。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的人流、物流,积极发展新的商业街区。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信息、餐饮、宾馆、娱乐、保健休闲等第三产业,引导创建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德保美丽的新农村(黄彦凝 摄)
推进“平安和谐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符合德保实际的群众服务、社情民意表达和沟通、社会矛盾调解调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危机应急预警处置、媒体运用和管理、社会管理绩效考评奖惩等社会管理“八大体系”,推进和谐社会进程。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综治目标管理考评和“平安德保”创建活动,加强法律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开展社会治安、规范市场行为等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持续稳定。
加强信访维稳工作。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权益。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和“和谐建设在基层”创建活动,加大“三大纠纷”调处力度,努力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加强公共安全防控工作。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快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强化应急预警和实战演练,确保必要时能迅速出击,控制局面。认真做好全年各种重大活动和重大节庆等敏感节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维稳安保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县委的部署要求,2012年德保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7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亿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320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50元,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5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
山东助推县域经济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4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与龙口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资本市场合作备忘录。山东证监局冯鹤年局长、龙口市政府韩世军市长出席签约仪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