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蔗糖业在转型升级中竣工的两大项目——国内首条朗姆酒生产线、国内首家利用甘蔗渣提取糠醛的企业,在刚刚结束的2011/2012年榨季,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县蔗糖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上思是广西糖业大县,全县种蔗面积达55万亩,人均产蔗超过10吨,全县农民种蔗收入超过12亿元,糖业也成了该县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几年来,受产量过快增长而需求量增长缓慢的影响,国内糖价波动异常剧烈,2011年8月国内糖价曾高达8000元/吨,到今年5月中旬,国内糖价已跌至6500元/吨。很显然,如仅依靠蔗糖生产,人们依赖的“甜蜜事业”将难以维持“甜蜜的感觉”。
为此,这两年来,上思大力实施交通、产业、城建“三大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了工业可持续发展。尤其在糖业发展方面,该县一方面抓好制糖工艺的改造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推进蔗糖业的“绿色”升级。在先进工艺的保障下,这个榨季该县进厂原料蔗总量达248.4万吨,比上个榨季增产4094吨,但今年一季度,该县两家糖厂就节能2.58万吨标准煤,实现了“增产节能”双赢的局面。
“我们还使每根甘蔗都能得到充分地利用,从头甜到尾,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据介绍,该县狠抓蔗糖产业的延伸,形成了“甘蔗—蔗糖—朗姆酒—酒精—有机肥—糠醛—蔗渣发电”的循环圈,使传统制糖业逐渐向高效生态产业转变,让全县蔗糖业走上了“蔗、糖、酒、生物化工”一体化的发展新路。目前,昌菱制糖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兴建的糠醛项目已经试产,该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利用甘蔗渣提取糠醛并再生产糠醇及糠醛树脂的企业,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经营收入1.2亿元、利税4000万元。昌菱制糖有限公司还投资1.8亿元建设了朗姆酒项目,利用糖厂生产出来的糖蜜和甘蔗汁,每年可生产1万吨朗姆酒,预计年利润总额2.6亿元。据自治区农业厅糖料处的专家介绍,该项目产品和相关技术及利用蔗渣提取糖醛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企业的朗姆酒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也为中国白酒市场提供了一个新品牌。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该公司已生产朗姆酒1577吨,产值超过6亿元,更为该县的“甜蜜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一季度,该县两家制糖企业产值达23亿元,增幅喜人。受糖业的拉动,一季度该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30.4%。
今年4月下旬,中央驻桂主流媒体的20余位记者走进昌菱制糖有限公司,当他们品尝到口感甜润、芬芳馥郁的朗姆酒时,不由得连声称赞。据悉,该县还将依托朗姆酒产业,规划酝酿兴建一个融合南美风情及华侨文化的“朗姆小镇”,建设成为融吃、住、游、娱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文化小镇,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卢阳春委员:八条建议应对糖业危机
“当前我区蔗糖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甘蔗收购价连续3年下调,蔗农种蔗收益大幅下降,处于种蔗亏损的状态。必须齐心协力,采取得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谈及我区糖业面临的形势,卢阳春委员说,蔗糖业是广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国家食糖安全和广西发 【详细】
百年贵港糖业迈向新征程
2014年12月29日,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港北区港城镇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贵港糖纸循环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刻。 【详细】
中外专家邕城研讨糖业绿色发展技术
11月25日,第五届甘蔗糖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来自中、巴、美、澳、印等国的200多名甘蔗专家畅所欲言,为发展中国家甘蔗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把脉支招。 【详细】
广西:打造500万亩“双高”基地 破除糖业发展困局
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一直是广西糖产业面临的困扰。记者从广西糖业局采访了解到,从今年起将逐步打造500万亩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推广良种良法等方式,从根本上消除当前糖业发展困局。 【详细】
全国人大调研组开展广西糖业重点建议调研
5月20-22日,全国人大农委主任委员陈建国率领的全国人大调研组,深入南宁、崇左等地就关于广西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建议开展调研。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江帆、委员包克辛参加调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道喜陪同调研。承办建议的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