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8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凌永卿 韦丽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二线干部在一线,身份转换了,环境变更了,将是何种工作状态?今年以来,钦州市钦南区采用有效措施,对“退二线”的主任、副主任科员委以重任,创新管理机制,激励他们退岗不退志,走向“攻坚一线”,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服务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

  “失落感”转为“归属感”

  钦南区水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章太豪,今年已50多岁,却仍活跃在征地搬迁一线,从二线身份副主任科员,到现在每天东奔西跑搞搬迁,干劲十足,让人不敢相信他是“二线干部”。“以前没事干总有些失落,现在整天跑,虽累了些,却是感觉组织是需要自己的,有一种归属感,让人满足。”章太豪感慨道。许多年轻的干部看到老前辈对工作如此充满激情,大受启发,纷纷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争取锻炼和成长。

  在钦南区,抽调到征地搬迁一线工作的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共86名。为加强沟通交流,钦南区建立征迁联系档案卡,在职领导与“退二线”干部一对一联系,定期不定期开展谈话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组织安排,树立“二线干部也大有可为”的信念。

  干部为组织贡献良多,当干部有了困难,组织更应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今年来,钦南区组织慰问干部26人次,资助困难家庭1.5万元。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越来越浓厚,二线干部曾经的“失落感”转为被关心、被需要的“归属感”。

  “挫败感”转为“成就感”

  领导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这是二线干部所具有的优势。对此,钦南区充分发挥这一特长,对二线干部委以项目建设攻坚重任,任命为征迁工作小组长。

  现任钦南区主任科员黎起鹏原是犀牛脚镇人大主席。当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征地搬迁工作在犀牛脚镇开展时,50多岁的他毫不犹豫从二线转战一线。犀牛脚镇7个村天天跑,走家串门,细心讲解,“群众有怨言再正常不过,我们就要听群众的苦,然后才能做得了工作,当然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是辛苦的。”黎起鹏说。一方面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对工作组严格要求,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让干部们化压力为动力,在破解难题,达成目标中找回自信心,赢得成就感。

  目前,钦南区有12个征迁工作组,3名主任、副主任科员任组长,7名任副组长,5名任小队长,负责独立带队下村开展工作。并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放权让他们去干事,从时间安排、具体分工到人员调集都给予自由。

  “空虚感”转为“满足感”

  迁坟,可算征地搬迁工作中的最大难题,那怕是再有经验的干部遇上也头疼。而钦南区主任科员吴长河就遇上了。滨海新城迁坟工作中,50多岁的吴长河经常与年轻干部一起,起早贪黑到各农户中做思想工作,并亲自到现场指挥维护施工,为年轻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今年以来,钦南区二线干部投入一线,累计完成征地1070亩,开工建设项目15个,调处矛盾纠纷210多起,85个重大项目征地搬迁任务得到快速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建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而对待这些二线干部,钦南区采用目标管理方式,以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为考核标准,不硬性规定具体工作时间和地点,由他们灵活地安排。将绩效考核与奖金、评优相挂钩,建立三级奖励制度。对按时完成100%任务的干部予以全额奖励,对完成80%的予以50%的奖励,对完成80%以下的,不予奖励。在征地搬迁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予以嘉奖,2011年,4名主任科员获得“项目建设先锋”、“优秀指导员”等光荣称号,为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地为项目建设贡献力量。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