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24日 来源: 河池日报 作者:权 晟 通讯员 梁忠银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年以来,宜州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景区规划管理,努力拓宽客源市场,加强行业管理,大力打造旅游品牌,“三姐故里,宜人之州”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18.8%;接待海外游客2785人次,增长11.9%;创汇102.5万美元,同比增长16.3%;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5150万元。

  今年以来,宜州旅游部门对各大景区开发项目及时跟踪和引导,认真抓好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的规划与立项工作。其中,怡人湖景区招商项目完成开发建设方案的编制和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已进入申报和调整景区用地指标的关键环节;刘三姐故里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已通过广西工程咨询中心召开评估会的评审,获得自治区发改委立项批复;歌仙桥景区招商项目完成民族文化装修方案设计,同时协调周边的刘三姐公园、木材加工场、金太阳业主按照旅游规划,进行统一策划设计,进行统一改造更新,计划在下半年加快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和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古龙河漂流古文旅游停车场项目完成建设用地用补偿手续,进入招标开工建设阶段。此外,西竺寺游客中心、黄庭坚纪念馆、八滩山景区、屏南枫叶林游步道等重大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

  3月中下旬,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深入宜州,拍摄刘三姐歌谣文化,力推宜州旅游风光;4月至5月期间,宜州组织各旅游企业积极参加“青岛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义乌国内旅游商品交易会”,并通过中国《自由自在》旅游期刊在交易会现场派发15万份宜州旅游宣传资料;5月10日至17日,特邀北京电视台旅游《四海漫游》栏目组到宜州拍摄旅游专题片,向海外北美地区350万观众宣传宜州旅游,第一集《舌尖上的宜州》于6月13日首播,第二集《宜州24小时的味道》于7月4日播出。5月20日,该市在南宁成功举办“寻三姐足迹,扬八桂文化”——刘三姐邮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宜州市旅游部门还主动走访南宁、柳州、桂林以及贵州荔波等地的旅游企业,积极协商旅游市场互动、区域合作事宜,努力构建桂西北民族风情游旅游环线,积极引导和扶持旅游客运企业,鼓励开拓地接客源市场,并于4月27日正式开通南宁、桂林、柳州至宜州旅游专线;开展“宜州人游宜州”, 出台“广西人游广西”——畅游宜州的优惠措施,带动入宜旅游,倡导市民出游的宣传促销,组织、鼓励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等共同推出房费、门票价格优惠、停车收费优惠等政策,吸引居民出游。

  经过对社会旅馆进行摸底调查后,宜州旅游部门重点引导初具星级申评条件并有申评意愿的饭店开展创星活动,主动引导东正国际大酒店建设项目开展旅游星级饭店申报前期工作,及时督促指导君怡大酒店、刘三姐度假山庄开展星级整改工作。目前,君怡大酒店、刘三姐度假山庄已全面实施硬件更新装修整改工程。

  宜州旅游部门还联合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并推荐和上报刘三姐乡马山塘屯示范点。6月中旬,《关于申报宜州市刘三姐乡马山塘屯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请示》及相关材料已上报自治区旅游局和农业厅;做好农家乐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协调工商、物价部门、水利等部门督促旅游餐饮行业个体经营户实施明码标价,签订环境保护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经营户经营行为;每月开展一次专项大检查,对旅游市场始终保持高压管理态势,年初以来,旅游市场一直保持规范有序局面。

  宜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开发扶贫试点工作,加强扶贫试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党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培训工作,规范旅游扶贫示范区经营行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创建特色旅游名镇;抓好“广西宜州第三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的筹办工作;优化招商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商和大型旅游集团投资宜州旅游项目;强力开展旅游经营环境整治工作,有效保护临江河自然景观和生态原貌,确保景区内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快步推进,促进宜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