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县把“工业强县”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方略,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以工业项目的大突破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工业项目的大落实来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给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转变思路,以工促农加快经济换挡提速
灵山县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此前,很多人提到灵山县就想到三个字:农、大、欠。“农”是指灵山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大”是指灵山人力资源丰富,灵山是广西第三人口大县,人口有156万;“欠”指的是灵山经济欠发达。“面对诸多制约因素,灵山人民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以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灵山县农业的产值高达39。6亿元。”钦州市委常委、灵山县委书记潘雪红说。
受今年大批荔枝集中上市的影响,近期不少地区荔枝价格大幅下跌,而在“中国荔枝之乡”灵山县,前来收购荔枝的水果经销商却是络绎不绝,其价格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灵山县水果局副局长梁宗活介绍说,今年灵山荔枝有30多个不同品种,预计产量为10。5万吨。
“荔枝畅销仅是灵山农业提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灵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苏英权说,近年来灵山县农业不断推进发展,主要得益于从三方面有效落实了“以工促农”的发展理念。
一是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推进企业化经营,通过建设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灵山县宇峰保健食品厂总经理王宇峰介绍,在各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食品厂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龟苓膏、黑凉粉、白凉粉生产基地,年产凉粉1500吨以上,产品畅销国内外。近年来,灵山县发展了宇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名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桂合丝业有限公司等24家农业龙头企业,占全市一半以上,有力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运作,通过利益联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农业订单、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
三是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灵山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成功举办“荔枝节”“春茶节”等节庆活动,以优势产品产业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先后打造了一批农业品牌群体。
--工业强县,打造县域经济“排头兵”
“灵山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根本出路是发展工业,最大潜力也是发展工业。”潘雪红说。针对过去园区建设功能分区不明确、产业布局不科学、产业配套性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灵山加快推进工业的规划建设步伐,形成了一区三园(十里工业园、陆屋工业园、武利工业园)并相发展的新格局,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被自治区评为A类产业园区。
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灵山县切实加强对项目投资的引导,围绕灵山的优势产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大力引进和培植。为帮助企业破解人才和用工问题,灵山县依托有40多万人外出务工的人力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实施“凤还巢促三业”行动,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兴业,取得良好成效。
为吸引企业落户,灵山县对工业园区实施“零收费”优惠、“零距离”服务、“零干扰”环境的政策,并制定实施各类优惠办法,对入园区的工业企业从办理用地、部门收费、税收奖励、供水、供电、道路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广西兴莱鞋业有限公司厂区主管洪裕信说,灵山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各项优惠政策,加上独特的区域优势,都促使企业将灵山作为选址的优先考虑对象。
“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灵山工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灵山县委副书记方建安介绍,灵山县已陆续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国西部百强县”,并荣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区县域经济进步奖”等殊荣。
潘雪红说,灵山县正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目标跨进,正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而努力。2010年,灵山县引进国内到位资金62。7亿元,同比增长271。3%;利用外资1650万美元,增长371。43%;外贸进出口总额1503万美元,增长199。6%。浙江盛源集团、新光集团、桂合丝业、兴昂鞋业,苏州河帕奇、(香港)一堡投资、广西威龙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落户灵山。
--引凤还巢促三业发展,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开始显现。为解决企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2010年12月灵山县启动“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兴业”。
为使返乡务工人员能够更好更快就业,灵山县根据用工需要开展岗前免费培训,根据产业需求开展专业培训,根据劳动者需要开展特定工种培训。培训部门在加强培训班全程管理的同时,建立培训转移台帐,随时跟踪了解服务工作情况和就业情况,实行就业跟踪。
在推动就业过程中,灵山县共组织全县18个镇对提前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到县10多家知名企业参观考察,让他们实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和用工需求情况,引导他们就近就业,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
为搭建就业平台,灵山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投入1。2亿元,打造以轻工、食品为主的商贸加工园区。目前,一大批亿元企业已落户灵山,可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为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按照规划,未来三至五年,灵山工业园区将重点打造食品加工、制鞋、新材料加工、建材、化工、木制品加工等产业,企业用工需求量将达到10万人。
“一系列政策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潘雪红说,目前灵山农民的收入渠道正不断拓宽,收入水平正不断提升。2010年灵山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2元,同比增长10。58%,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贵州“底气足” 支撑县域经济转型有底气
28日,贵州修文门站及门站至扎佐次高压管线项目建成投运,标志着2015年贵州管道天然气助推县域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开启序幕 【详细】
湖南省:特色制造壮大县域经济
今天,全省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建设工作会议在汨罗市召开。会上,江华县、临湘市和云溪区(联合申报)、邵东县向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递交了责任书,这标志着湖南第三轮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正式扬帆起航 【详细】
[大化县]精准施策 确保县域经济社会提质发展
4月24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全面分析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当前全县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全县经济工作。县委书记韦朝永要求,提神提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好今年各项工作目标 【详细】
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县级行政管理研究分会31日在北京举办了届中调整会议暨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专家座谈会。 【详细】
山东助推县域经济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4月16日,山东证监局与龙口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资本市场合作备忘录。山东证监局冯鹤年局长、龙口市政府韩世军市长出席签约仪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