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压题照片
 
  港南区委书记罗尚民(右三)、区长潘汉胜(右一)深入企业现场办公,破解发展难题。
 
  港南区羽绒企业。
 
  港南区皮革制鞋产业。
 
  港南发展战略图。
 
  港南区区位图。
 
  港南区木材加工业。
 
  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区位于港南区内。
 

核心提示

  一个工业园裂变出“两城三中心”,中国500强企业纷至沓来,招商引资项目创下历史之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排名贵港市首位……种种迹象表明,贵港市港南区充分挖掘沿江优势,正步入发展的“黄金期”,成为投资热土。

  当前,港南区围绕贵港市委、市政府“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结合实际,提出了力争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即到2014年要达5.16亿元,年均增长26%。

  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增强经济增长拉动力

  港南区全面加快“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即把打造江南工业园“一园”,羽绒工业城和环保皮革城“两城”,以及木业、造纸、造船“三个产业集群中心”作为港南经济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努力实现“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到2014年,“一园两城三中心”要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超100亿元。通过“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做强做优羽绒、皮革、木业、造纸和造船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仓储物流、船舶修造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当前,港南区采取几方面措施,把江南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园区规划编制,科学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产业,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大征地拆迁清表力度,围绕园区“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园区基础设施攻坚战,使园区逐步规划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西江经济带示范园区。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强园区土地储备,建立土地储备供应制度,规范用地秩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园区土地储备5000亩。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突出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网络招商、专题招商和以商招商,落实责任、明确目标,重点抓好“羽绒、皮革、木业、造纸、造船”五大产业推介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引进投资亿元的项目5个,税收亿元的产业项目1个,税收1000万元的项目2个。

  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产业

  围绕自治区实施黄金水道战略和贵港市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目标,港南区科学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利用国道、铁路、高速路、港口等交通优势,合理规划沿江经济带和324国道经济带的产业布局,重点加快规划建设江南物流园、苏湾物流园和东津现代物流园。

  今后3年,港南区将按照贵港市港口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临江码头和货物中转站,提升港口综合运能。港口建设方面,重点推进投资7.5亿元的苏湾码头项目,加快苏湾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推进投资16亿元的贵港航运枢纽3000吨级二线船闸项目建设;积极筹备申报贵港港保税仓,努力争取在苏湾设立贵港保税港区,吸引更多外向型企业进驻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实施“南部战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港南区积极落实贵港市提出的“东西南北中开发战略”,实施城市建设大会战,加快江南片区开发和乡镇小城镇建设。

  目前,港南区全力推进同济大桥、西南大桥、江南大道、滨江大道建设,完善贯穿贵港市区南北的通道;做好贵港“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城市景观群落;结合南湖综合开发和南山景区扩建,启动江南水系开发,打造山、水、城相结合的独具魅力的“江南水城”;全力打造广西工贸型强镇——桥圩名镇建设,加快环镇路、商住区、工业集中区和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打造小城镇建设亮点,带动小城镇开发,为老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港南区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实现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发挥种养殖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优质稻、中药材、马铃薯、珍珠红龙果、甘蔗、桑蚕、肉猪、白鸽、肉兔和肉鸭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肉鸭标准化养殖基地等“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下种养殖,建设生态种养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使港南人均拥有“一猪两兔七鸡八鸭十只鸽”。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发展种养型、加工型、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在中药材、马铃薯、甘蔗、桑蚕等特色农业方面,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关注民生事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今年,港南区加快港南二中、工业园区子弟学校、港南第一小学、城乡中心幼儿园、教职工周转房和职业教育扩建等项目的建设,努力实现区域内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实现医保、农保、城保的城乡全覆盖,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规划建设江南工业园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疾控中心,逐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维稳基石工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南山寿文化”已初步成为港南的文化品牌,要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港南的城市名片,同时挖掘“布山文化”、“廉石文化”、南江古码头、古驰道、安澜塔等资源,发展港南特色历史文化。

  坚持不懈转变作风,提升执行力

  落实三年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港南区将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干实事、破难题、促发展,为推动港南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实行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责任制,班子领导成员不分一线二线,个个工作都在前线,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集中全体干群的智慧,群策群力,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在选人用人上的科学导向,选用能干事会干事、敢负责敢担当的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

  深化“学习政策,抓好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行动学习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干部对政策的领悟力、执行力和沟通力;弘扬开放包容、能帮就帮、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港南精神,主动作为,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上新水平。

  (凉 雨 谭天力 刘志宁 陆燕兵 吴纪序/图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