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改造后的东湖成为港北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左二)深入港北区大圩镇春玉米套种穿心莲万亩高产示范片检查指导工作。港北区委书记徐育东(左一)、区长韦庆强(右二)陪同。
 
  港北区位于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江平原中部,是桂东南粮仓。
 
  环境优美的中强·普罗旺斯商住小区。
 
  靓丽新农村——港北区根竹乡新民村吉祥屯。
 
  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横贯港北区。
 
  港北区拥有广西内河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作业区——贵港爱凯尔集装箱码头。
 
  港北区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广西贵港市瑞康饲料有限责任公司。
 
  港北区正在规划建设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的规划图。
 
  中国华电集团贵港发电有限公司厂区一角。
 
  即将建成的南广高速铁路贯穿港北区,图为铺轨现场。
 

  朱长灵 区丽森 陈 莉

    港北区是1996年6月随地级贵港市成立而新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贵港市中心城区,区域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7个乡镇,总人口65万。

  党的十六大以来,港北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快构建“幸福港北”步伐。2011年,港北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2.5亿元,是2002年23.3亿元的6.1倍,年均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7亿元,是2002年1.6亿元的53.6倍,年均增长56.4%;财政收入8.1亿元,是2002年0.97亿元的8.4倍,年均增长24.6%;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7∶20∶53调整为2011年的11.5∶43.0∶45.4,三产结构更趋合理。该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区)”等荣誉称号。

  西江主航道·岭南交通之要地

  港北区,自秦汉以来就是岭南交通要津之地、商贾云集之所。这里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4座重要城市的几何中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向西可直达东盟10国,往东紧接珠三角,直通粤港澳。

  在港北,依托西江主航道,水路、公路、铁路构成了一个便捷、高效、低廉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黎湛铁路(复线)贯穿全境,北接湘桂线,西接南昆线,东连广茂线,南接北部湾的防城港和广东的湛江市。昆明至福州的324国道、呼和浩特至北海的209国道、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在港北交织成网。从港北驱车到南宁仅需1个多小时,到广州仅需5个多小时,即将建成的南宁至广州的高速铁路通车后,从贵港乘车到广州只需2个小时。西江黄金水道横穿港北60公里,2000吨级以上的船舶常年可通航,港北至香港水路约810公里,30多个小时即可抵达,快速定期班轮可在20个小时左右到达珠三角地区。贵港港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拥有码头泊位153个,其中千吨泊位36个,2011年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吨,省际、港澳货船运力占全广西、港澳运力总量的一半以上。位于港北辖区内的中心港区拥有码头泊位70个,其中千吨泊位23个,2011年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已成为中国华南地区水路联运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西南物资出口港澳地区及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港口优势,港北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郁江好平原·西江主要经济带

  港北区是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江平原中部的一块富庶之地。这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0多摄氏度,气候宜人,物产丰饶。该区农产品多种多样,盛产甘蔗、水稻、龙眼、荔枝、花卉等农特产品,是广西无公害优质谷生产基地。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铜、镁、三水铝等,是广西重要的金银矿开采基地。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勤劳勇敢的港北人正在将经济的发展推上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为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港北区正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旺区”战略,以港北人特有的创新精神推进工业化。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占地30.5平方公里,由3个产业区组成,包括西江产业区、贵糖产业区、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区,园区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糖纸循环、热电联产发展新能源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物流业。目前,园区已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进驻有黄浦江制衣、广西贵糖集团、中国华电贵港电厂、华劲集团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随着行业巨鳄的进驻,港北区已形成电力、建材、化工、饲料、电缆等支柱企业,目前,港北区规模以上的企业已达42家。

  流域大枢纽·区域崛起新城市

  党的十六大以来,港北区按照贵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贵港市建设成“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南国特色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拓宽城区区域,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特色品位。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39.5%,城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展到54.7平方公里。

  10年来,港北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目前,港北区积极配合贵港市委、市政府推进市图书馆、迎宾大道、荷城中学、布山路、桂林路、南广高铁(港北段)、贵梧高速公路(港北段)、郁江特大桥、东环路、壮族文化园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堤路园、中央广场、地王大厦、东湖整治及“一站两路两中心”(南广高铁客运站、解放路、同济大道、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港北新区建设框架凸显,吸引了广西小龙集团、金晟房地产、中强置业、万家居房地产等区内外知名房产企业投资参与港北的城市建设,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形成了以港北新区为中心,以北环路、金港大道为主轴的城市框架,先后开发建成了港宝商贸街、凤凰城、德宝商贸城、盛世名门、贵港·国际生活港、阳光都市、中强·普罗旺斯、中央广场等一批充满时代理念的繁华商贸街区。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全区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与此同时,港北区依托中心城区,建设商贸流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积极引导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和扩张,重点打造购物中心和商业品牌,拓展城区消费领域,贵港国际大酒店、华隆超市、北京华联、梦之岛、肯德基、南宁百货、俊美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大型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占港北区商业黄金地段,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该区积极引导城区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管理,提升城区服务功能。先后建成了西江摩托车汽车城、南粤家具城、西江家具城、中大林产品批发市场等10多个大型专业市场。同时,加快推进物流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发展与东部产业对接的现代物流业,爱凯尔集装箱码头、猫儿港一期和二期、景泰物流、金泰物流等大型物流园区相继开工建设。港北区第三产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2.3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4.7亿元,年均增长12.5%。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6亿元,是2002年18亿元的4.3倍,年均增长17.41%。

  民生大发展·构建幸福新港北

  随着城市的发展,港北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35元,是2002年5493元的3.2倍,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153元增长到2011年的6804元,年均增长13.6%,港北区荣获贵港市2010年度农民增收“三年赶超”工作特等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被评定为第四批“广西科普示范县(市、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得好成绩,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自治区授予第四批文明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率先在贵港市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11年港北区参加新农保145821人。发放低保金、五保金、救灾救济款约0.36亿元,对城乡保障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建成五保村51个、敬老院8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6%。以内,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自治区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本版图片由贵港市港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