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荔浦模式”
贵在创新
有人说,荔浦是“中国的小温州”;还有人说,荔浦人敢为人先之精神“领衔八桂”。一个不沿海、不沿边,甚至目前尚未通高速公路的西部内陆县,荔浦竟有民营企业600多家,已形成衣架、食品、小五金、药业、造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生物提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百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居广西前茅。
区位并不占优的荔浦,为何其县域经济在全区能脱颖而出?“荔浦模式”的精髓又在哪里?刚闭幕的“2012'荔浦衣架·食品·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传递信息:中国衣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高峰论坛、荔浦食品全国客户代表座谈会、百家旅行社老总相约荔浦、百家媒体聚焦荔浦等系列活动,展示出荔浦人的智慧与大气。正所谓“眼界决定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荔浦发展民营经济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衣架行业为例,目前该县有各类衣架企业126家,年产衣架20多亿只,产品90%以上出口外销,品种达1000多个。2011年,荔浦衣架这个“两头在外”的产业,贡献工业产值30多亿元、税收1亿多元,直接吸纳从业者3万多人。“小衣架漂洋过海赚洋钱”,主要得益于荔浦人“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和“不信春风唤不回”的创新精神。
用荔浦县委书记谢灵忠、县长陈代昌的话说,荔浦县委、县政府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他们始终坚持换人不换“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理念;而且,要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如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如何以工业理念去延伸农业产业链,“荔浦模式”正在积极创新。农业“211工程”和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三化”进程,让荔浦尽快跻身“西部经济百强县”的步履越来越铿锵……
工业:擎起“五大支柱” 开拓新的门类
荔浦民营经济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衣架、食品、小五金、药业、造纸业“五大支柱产业”。荔浦县委书记谢灵忠说,工业初具规模的荔浦,民营经济始终“唱主角”,上缴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85%以上,在全区并不多见。
以衣架行业为例,荔浦从“广西衣架生产基地”到“中国衣架生产基地”,再到“中国衣架之都”,荔浦人成功实现了“三级跳”。目前,全县有13家衣架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获“广西优质名牌产品”5个,“广西著名商标”3个,获国家级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产品多达12个。
从小作坊起步,荔浦衣架如今何止是“三级跳”。12月12月,中国衣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荔浦举行。会议不仅传递出“世界衣架70%产自荔浦”、“荔浦衣架出口量占全国50%以上”等信息;同时,全国日用杂品标准化中心正式宣告——木制、竹制、布艺、浸塑4类衣架的“国标”均以荔浦为准,结束了我国衣架无标准的历史。
常言道,一流企业做标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荔浦衣架企业又何以图强?县委书记谢灵忠说,面对国外木材越来越紧俏,荔浦企业家已将目光投向竹制、布艺、浸塑等新材料和新工艺。为继续巩固荔浦“中国衣架之都”的地位,全县衣架企业正在“抱团”发展,从经营模式、营销手段、产品创新都在思变。
已坐上了世界同业“头把交椅”的荔浦衣架产业令人钦佩,食品行业同样可圈可点。县长陈代昌说,作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质量兴县先进县”的荔浦,享有中国“南方食品名城”之誉。荔浦生产的燕麦系列、蜂蜜系列、罐头系列、生物提取、保健饮料等食品,早已进驻全国各大超市,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的柜台,一大批“荔浦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巩固“五大支柱”,开拓新的工业门类,荔浦人已将眼光投向未来。比如,生物提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荔浦已经取得了良好开局。行走在衣架·食品·特色农产品展销一条街,一批通过生物提取技术研发的新产品尤其令人关注。有关负责人表示,荔浦工业“未来增量”已显示新的曙光!
农业:实施“211工程”和“三化”战略
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引领农业快速发展,荔浦又是全区的典范。“食品工业需要原材料,原材料来自本地的农业产出,一大批农民在种植和加工环节甚至工业生产环节获得了‘额外收入’,农民岂有不富之理?”荔浦县长陈代昌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工业与农业互动”的又一项“荔浦模式”。
陈代昌介绍,近年来,荔浦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转”的农业发展战略,以“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优势产业”为主导,深入推行“特色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了农业产业“亮点更亮、特点更特、优势更优、弱项变强、强项更强”的格局。培育了荔浦芋、马蹄、砂糖桔、茭白、莲藕等五大现代特色优势产业,现实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
为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优,经济调活,农民调富,调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荔浦今年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即“211农业发展工程”、“三化工程”和“万元增收工程”。所谓“211”是指全县水果种植20万亩,马蹄种植10万亩,荔浦芋、莲藕、茭白、茨菇等种植10万亩;“三化”是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万元增收工程”则是精心打造“荔城镇-青山镇-修仁镇”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带和一批“吨粮万元田”、“万元片区”、“万元增收村屯”和“10万元致富示范户”等。
“荔浦芋+秋冬菜、超级稻+马蹄+秋冬菜、超级稻+再生稻+食用菌”复式种植结构,以及1000亩荔浦芋示范基地、6个马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万亩砂糖桔示范区建设等“组合拳”,让荔浦增产增收“有理有据”。
“荔浦芋”作为广西首个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注册证明商标,可谓早已蜚声大江南北。就是这个已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的荔浦芋,为保证其品质“不走样”,荔浦人采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开发“荔浦芋组培苗”新技术,使“荔浦芋”品质与口碑经久不衰。今年,全县种植荔浦芋5.5万亩、马蹄10万亩、水果20万亩、茭白3万亩、莲藕2万亩;今年1-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141元,同比增长20.58%。
文化旅游:
“嫁接”美食 打造新品牌
荔浦不仅是“中国荔浦芋之乡”、“中国马蹄之乡”、“中国兰花之乡”,还是大桂林旅游圈内一颗璀璨的明珠。荔浦境内除有“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的“亚洲第一洞”丰鱼岩,以及被誉为“世界岩溶宝库”的银子岩、“桂林山水第一湾”的荔江湾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有3A级景区天河瀑布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荔浦不断延伸着桂林山水奇韵和文化内涵,将文化旅游产业舞动得“风生水起”。今年1-10月,全县接待游客总数达240.21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81.54万人次,入境游客5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16亿元。全县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连续多年在桂林市12县(自治县)中名列前三甲。
荔浦,承载着千年人文气脉的这方沃土,永远与时尚相伴。在2012'荔浦衣架·食品·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五届旅游文化艺术节上,他们以“美食”为媒,将文化、旅游、工业、农业诠释得淋漓尽致。其中,“马蹄万人技能大赛”和“荔浦芋王争霸赛”是两个最引人注目的看点。
在“马蹄万人技能大赛”现场,县委书记谢灵忠深情地说,近年来,荔浦加快推进马蹄产业“生产订单化、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了包含马蹄生产、削皮初加工、制成马蹄食品、包装外运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增加了马蹄的附加值,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早稻+马蹄“的生产方式,既解决了农民口粮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农民因为利用农闲时间在家削马蹄也兼有了产业工人双重身份,荔浦马蹄产业形成了“原料在农村、车间在农户、工人在农家、仓库在农舍”的独特格局,“小马蹄”成就了大产业。举办“马蹄万人技能大赛”,旨在通过“削马蹄”这种劳动方式充分展示荔浦马蹄产业的独特魅力,宏扬荔浦马蹄文化,展示荔浦人民勤劳淳朴的品格、心灵手巧的风采。
在“荔浦芋王争霸赛”擂台边,县长陈代昌告诉我们,大赛旨在褒奖荔浦芋种植中的成功人士,激发广大农户种植荔浦芋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荔浦芋产业;与此同时,借“节”弘扬荔浦芋文化,扩大荔浦芋的品牌效应。
101个代表队,上千名参赛队员,经过专家组对外观和口感、香味等方面的严格评审,最后,青山镇大明队、青山镇社区一队、青山镇荔江二队捧走了“马蹄万人技能大赛”一等奖。青山镇德发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参赛的5.25公斤“荔浦芋”成为今年的“新霸主”。
“这是视觉与味觉的饕餮盛宴,荔浦人将旅游与美食嫁接得完美无缺!”来自深圳的游客吴女士现场感叹道,她以前只吃过“荔浦马蹄罐头”,没想到小小的荔浦马蹄竟然还能做出马蹄糕、马蹄丸子、马蹄粉等,真是大开眼界啊!
民生:
成果共享,城乡富裕和谐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形神兼备,方显活力。已将“文化立县”纳入发展战略的荔浦,在推进民生建设进程中不遗余力。县委书记谢灵忠、县长陈代昌说,举办2012'荔浦衣架·食品·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旅游文化艺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易会更直观地向广大客商展示荔浦的特色农产品。“荔浦产”越有市场,群众干事业就越有奔头,社会和谐就更多一份物质基础。据悉,本届交易会共邀请了全国30个省(区、市)的100多家与荔浦有密切联系的客户代表,以及100家旅行社老总参会参展。
发展为了群众,成果让群众共享。为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荔浦县委、县政府除了从农业产业上给予大力扶持,让农产品就地实现与食品工业配套、部分农民向工业生产环节转移,还坚持公共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向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倾斜。
“从去年开始,5年内预计投资9亿余元,掀起农村民生‘三大会战’热潮。”该县分管领导告诉我们,“三大会战”是指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升级改造等民生建设。其中,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要力争实现144个行政村(居委会)基本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1110个自然村屯基本通上四级路或高标准的机耕路,有条件的通上水泥路或柏油路;县财政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基本解决农村8.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大会战旨在解决当前工农业生产用电、农网缺漏和升级等问题,实现农村通电率达到100%。
为建设富裕和谐新荔浦,“十二五”期间,荔浦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一事一议”工程,今年以来已有18.4万农民从中受益。有关负责人说,2011年,自治区批准荔浦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按照村民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的原则,当年建设项目363个,总投资达4201.2万元。
(本版撰文:唐秀丽 蒋锦华 黎振勇 本版图片由荔浦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首届工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陈武宣布开幕并参观展览
“要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广西工业产品、了解广西工业产品、喜爱广西工业产品,为广西工业产品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4月30日,为期4天的广西首届工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详细】
引领工业发展 广西企业技术创新结出喜人硕果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广西工业在追赶,转型在加速,新常态下,广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技术创新。近几年,全区工业系统坚 【详细】
靖西一季度工业园区产值超55亿元
靖西县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各项既定指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再造一个工业百色和加快工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强化提升协调服务,推进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心组织企业生产,全力保障要 【详细】
来宾市14个项目描绘工业区经济新蓝图
4月上旬,来宾市本级第一次集中开竣工项目共有22项,其中市工业区工业投资的项目占了14项,占全市项目数约64%,总投资达25亿元。这是2015年以来该区“经济画卷”中描绘的第一笔,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笔。集中开竣工活动是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为重点,确保一批项目开工建 【详细】
首届广西工业博览会在南宁举行 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
4月30日,由自治区政府主办的首届广西工业博览会将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博览会以树立品牌、扩大内需为目标,通过集中展示、宣传我区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成就及成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