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刘彩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田东县认真做好特色农业文章,以提升科技服务质量为动力,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培育蔬菜产业,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使蔬菜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2年,该县已完成秋冬菜种植28万亩,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仅秋冬菜一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就达900元以上。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在进入该县祥周镇中平村采访途中,记者看到,村级公路两旁的田地里种满了郁郁葱葱的香葱。眼下正是香葱收获时节,时值中午,很多农民却顾不上吃午饭,正在田地里劳作。进入村子,只见家家户户面前都有一个水池,许多农民正在清洗、捆绑、包装香葱。记者走近一个正在清洗香葱的老人,问:老人家,今年您种了多少亩香葱?销售怎么样?这名叫卢文东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家种了一亩多的香葱,产量大约4000斤左右,根本不担心销路,因为村子里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收购。

  镇政府一位领导介绍说,近年来,中平村大力发展香葱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香葱产业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和标准化。目前,香葱基地种植面积达4200多亩,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珠海、北京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农民纯收入达4000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该县平马镇上法村四季豆、小龙村黄瓜、四平村番茄和祥周镇中平村香葱、百银村小番茄及林逢镇平洪村石头番茄等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 “一村一品”优质特色蔬菜村屯。该县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至今成立的6个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为全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下,各村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蔬菜产业,推动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记者驱车到林逢镇桥礼村下屯采访,只见一辆拖拉机正停在公路旁边,村民黄成步一家正在忙着把刚刚摘下的小西红柿清洗、包装、装车。黄成步一脸的喜悦,因为,这一车小西红柿将要给他家带来上万元的收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他家共种了6亩小西红柿,平均亩产8000—10000斤,按照每斤1.5—1.8元的销售价格,保守估计将能够给他带来7、8万元收入。

  谈起如今靠种植蔬菜增收致富,黄成步十分感慨:“这多亏县里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使我解除后顾之忧,更加坚定地走种植蔬菜这条路子,才过上了今天的好生活。”

  该县十分重视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有力保障。该县充分发挥县农技110服务中心专家咨询服务作用,结合该县实际制定和完善地方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以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三免”技术和“三避”技术等实用新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深入生产第一线,在关键农事环节都要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确保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商品率,促进秋冬农业生产发展。

  做好招商引资 扶持龙头企业

  冯金是上海人,他到田东县林逢镇桥礼村承包了150亩田地种植蔬菜,而且承包期是20年。记者见到冯金时,他正在田间劳作。记者好奇地问:“你一个上海人,怎么千里迢迢来到田东种植蔬菜?”冯金笑了笑,说:“那是因为田东对投资者有优惠政策,我们在这里种植蔬菜有赚头,有奔头。”

  该县农业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十分注重招商引资,努力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农业企业以及种植能人到田东开发种植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对从事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外商和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产品销售协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扶持。该县共引来了四川、安徽等地客商和种植能人100余人在7个乡镇承包土地1万多亩种植辣椒、番茄等秋冬菜。他们带来巨额资金投入、优良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促使秋冬菜生产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激发和带动周边群众种菜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全县秋冬种生产持续深入开展。

  记者采访中得知,该县充分发挥广西新亚东(田东)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优势,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发展秋冬蔬菜有效载体,带动全县秋冬蔬菜种植的发展。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向市场发展,搞活流通,通过加工、冷链等更深层次地拓展蔬菜产后增值空间,推进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档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