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李湘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没想到我这双喂猪的手,也能绣出花来。”“可以在家兼顾老老小小,挣的钱也不比打工少,当然是愿意在家做绣活了。”1月16日,记者走进田东县瑶族织绣班培训基地,一群刚出师的“绣娘”正在开心地聊天。

  20多个绣架有序地排开,丝线、绣针、样板、绣图错落摆放。穿针走线,上提下拉,并不纤细甚至有些粗糙的手,在绣架上下“蹁跹”,半分钟后,一颗圆润饱满的“莲子”跃然布上。

  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的村官黄美翠告诉记者,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高薪从苏州请师傅来教她们。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她和同伴们成了懂技法、能构图、会配色的织绣好手。黄美翠的“算盘”已经打好了——回到村里,要利用空置的教室或者村委会议室等,把县政府和企业共同帮助添置的织绣工具和教学设备搭起来,教村里的妇女们学会织绣技艺,让她们在家就能挣钱。

  “有了这门手艺,又有公司帮接订单、找销路,我只管在家绣就有钱赚。”30多岁的瑶族妇女阮彩金边绣边告诉记者,免费上培训班,学习期间县政府还给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她们免除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学艺,所以学得快、绣得好。

  2011年,研究会与广西博物馆联合到各地发掘广西织绣资源时发现,田东的瑶族刺绣很有特色。在当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下,瑶族织绣班办起来了,传承、发展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培养了这些‘绣娘’,我们就可以把生产车间前移到农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一定能为村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现在,已经有苏州厂家委托我们加工生产产品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贺卡欣慰地说。

  “开办瑶族织绣班,为的是让农村妇女在家就‘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赚’。”田东县政府负责人介绍。田东县已在各乡镇组织开展织绣工艺培训,把民族织锦和刺绣变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