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予昕 蒋光敏 赵子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春伊始,走进灵川县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乡村小洋楼、一栋栋文化卫生综合楼、一个个篮球场……村庄规划科学,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喜笑颜开。是什么让以前不起眼的小山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原来,灵川县积极推进“打造精品党建,建设美丽乡村”活动,通过整合财政、城建、交通等部门资源优势,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近年来共投入资金5669万元服务乡村建设,做到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就跟到哪里”。

  2月15日,记者来到灵川县大境瑶族乡铁坑村看到,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风格统一的楼房掩映在绿油油的果树中,别有一番风情。该村党支部书记说:“以前我们村如果下雨,路上都是泥泞,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开展新村建设后,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供地,种植了砂糖桔、脐橙,生活是越过越红火。”目前,该村新建楼房43座以及文化活动综合楼、标准灯光篮球场,人饮工程、污水处理等设施一应俱全。

  潭下镇黄柏村是当地蜜桔种植最早的自然村之一。说起靠种植蜜桔致富的事,村民们都说“多亏了柏林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党支部”。该村产业党支部带动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蜜桔商标和出境水果基地,建成了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柑桔交易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种植户“卖果难”。当前,合作社年总产量达6000多吨,区年该社人均收入达1.1万多元。

  为提高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灵川县还在基础较好的产业链上,相继建立起产业党支部,从县、乡(镇)、村等各级党组织层面,切实加强对合作社、产业协会的指导。如今,全县共有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27家,有1133个自然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9大万亩产业基地成为农民致富的源泉,同时把“五美乡村”的创建示范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逐步形成了“东、中、西”三片党建示范带,以此来重点推进精品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逐步形成了“一乡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江)一景观”的新格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