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8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翁晔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10-2012年连续3年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1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2012年“桃花红”红茶以每市斤1万元的价格受到市场热捧……

  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对近年来灵山种茶人辛勤努力的肯定,也是灵山茶叶产业发展迎来的新机遇。而深挖荣誉背后,打好“品质化、品牌化、机械化”三张牌,可谓是灵山茶产业出奇制胜的“法宝”。

  “今年,我们第一次提高了‘茶王’评选的门槛,10家参评的制茶企业提供的茶叶,必须获得国家QS认证。”灵山县副县长孙庆磊在第四届广西灵山春茶节“茶王”大赛的现场表示,四年来,每年的春茶节都要评选红茶、绿茶“茶王”各一个品种,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灵山茶叶品质的提升,提高了灵山茶叶的竞争力。

  孙庆磊表示,灵山在全广西所种植茶叶的面积不是最大的,而产量却位居广西茶叶生产大县前列,除了灵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外,还得益于全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以提高茶叶品质。目前,灵山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已经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认证面积达5。57万亩,占全县茶叶面积87。30%。

  在品牌上,灵山茶可谓“百花齐放,各表一枝”,主要产品有“白蕾”牌、“桂灵”牌绿茶、红茶,“石瓯山”牌绿茶、六堡茶(黑茶),产品畅销于全国。2013年,“俊兴”牌水凌云获得“红茶茶王”称号,厂家代表告诉记者,这个品牌创制三年多来,一直凭借优良的品质及每市斤一百多元的大众化价格走红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年销量达五万多斤。此外,“抱团”整合资源,利用公共商标闯市场,也是近年来灵山推动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在春茶节上,国家级制茶师施海根指出,随着灵山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下一步的关键是整合资源,最终实现一个县做强一个品牌。

  “按照一个厂一个牌子生产100吨茶叶,另一个厂又一个牌子生产30-40吨的模式,从长久来看,既不利于营销,也不利于保证灵山茶叶的整体品质。” 施海根说。孙庆磊也表示,其实从2011年起,灵山已经开始筹划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建立灵山茶的公共品牌,打破“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

  此外,大力推行机械化也是灵山提高茶叶加工设备及工艺,提高茶叶加工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据悉,全县120多家茶厂全部实现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机械设备先进水平走在广西前列。

  在第四届广西灵山春茶节农机、茶叶包装机械展销会上,“致富增收看农机,节本增效靠农机”的标语尤为显眼。灵山县农机局副局长陈胜龙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灵山每年都会举办农机展销活动,全县包括茶叶、甘蔗、玉米等在内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已超过70%。

  “2012年,灵山完成中央补贴基金900万。今年我们主推广西‘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政策,为的就是让农民真正感受到政策、享受到补贴。”陈胜龙说,农机在茶叶生产和加工中的使用,不但提供了功效,也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工成本偏高的问题。

  据统计,2012年,灵山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6。38万亩,茶叶产量6810吨,产值2。15亿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