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通讯员/张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硬核桃硬是治服了“硬石头”——在凤山县,无论当地人还是外地人,走过石漠化的石山区,看着绿油油的核桃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经过12年努力,凤山县核桃产业初具规模,展现出美好前景。在石山区种植核桃,既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又使群众获得较高较稳定的经济收入。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县核桃挂果面积将达5万亩以上,产值700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450元。

  凤山是典型的岩溶石漠化山区,全县石山面积1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4.7%。2001年以来,凤山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机遇,大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优的核桃。现全县优质核桃面积已有18.6万亩,居全区第一位。2012年,全县核桃初挂果面积2.4万亩,产值18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12元。

  从2001年到2012年,县委、县政府虽然换了几届,但换届不换核桃产业,变人不变核桃发展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2012年全县种植核桃8.6万亩,几乎与前10年种植面积相当。

  由于核桃从种植到结果需要5-8年时间,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凤山县大力推广“林地间作”模式,以短养长、以耕促抚,有效解决了核桃生长期较长、株行距宽、土地利用率较低、经济收益慢等问题。目前,该县先后探索出核桃+桑、核桃+玉米、核桃+烟、核桃+药材、核桃+黄豆等套种模式,让农户因地制宜选择采用。全县每年核桃间套种农作物面积2万多亩,间种作物收入8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核桃产业和农业生产共同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