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缺水村”不再缺水了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乐业县同乐镇武称村大部分村民每年到了春耕时节都要为灌溉的事发愁,然而今年他们不用为此操心了。
“我们有困难,只要向扶贫工作队反映,他们就为我们积极争取。瞧,仅一年时间,他们不但解决了我们饮水难、行路难问题,而且还为我们谋划产业发展新蓝图,他们真正把实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武称村村支书杨芝利说。
2012年,自治区检察院定点帮扶乐业县武称、刷把、丰洞3个村后,集中精力为这些村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不仅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投入资金142.7万元,改造武称村平足灌区节水工程,为武称村及附近村屯的水利灌溉提供了方便。还修路18.8公里、修水利5.3公里、解决饮水问题6个、落实危旧房改造48户,为村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4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4个,带动农户848户,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就业980人,这些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延伸解读】
“造血”比“输血”更重要
要让贫困村彻底脱贫,打破“帮扶-脱贫-返贫-帮扶”的怪圈,“造血”比“输血”更加重要。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增强定点扶贫村的“造血”功能,成了自治区检察院扶贫工作队和乐业县委、县政府思考最多的问题。
围绕“生态立县、旅游旺县、产业强县、文化名县”的发展目标,2012年,乐业县投入500多万元,新增种植砂糖橘3607亩、猕猴桃678亩、核桃6909亩。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8.88万亩,还完成低产茶园改造1.12万亩,中药材种植1.38万亩。在养殖方面,全县发展万羽以上林下养鸡示范户130户,年出栏肉鸡352万羽。
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启动后,乐业县编制了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对2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农村茅草树皮房改造829户、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并实施了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项目,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为1.83万人解决了饮水问题。
【一线声音】
扶贫先扶智
武称村村支书杨芝利说:“猕猴桃等的产值确实高,但这些都是需要大投入、高技术的活。现在前期投入是有帮扶了,但我们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后期管理技术,生怕管不好没有产量,出不了效益。”
为此,自治区检察院扶贫工作队把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种养技术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向贫困村派驻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员,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广泛培养产业“明白人”,帮助困难群众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彻底改变贫困户以往“等、靠、要”的落后思想。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隆林县]扶贫开发瞄准十项重点工程
“以前路坑洼又弯险,种植的土特产根本运不出去,即使有商贩进村也只能贱价卖掉。现在好了,摩托车一响,进账都上百元。路通了,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日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科沙村杨光才向笔者介绍了该村水泥路建成后的变化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观看环江毛南家园展板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参观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