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难点看对策
“垃圾不见了,旧州更美了!”5月26日,一名南宁游客兴冲冲地给记者看他镜头下的旧州影像:山水如镜、翠竹婆娑,九曲回转小石桥携百年沧桑文昌阁,穿越时空润心头;五彩绣球、亲水步道,非遗保护与现代文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百年古镇活力显……
被誉为“绣球之乡”的靖西县旧州街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使这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街散发出勃勃生机,引来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以前大家图方便,经常随手乱丢垃圾。游客在文昌阁前拍照都拍到垃圾,人人摇头。”旧州街大学生村官李奇朋说,游客少了,收入也少了,旧州的支柱产业——绣球销售也急剧下滑。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村里建立了“街道天天扫,垃圾天天清”的保洁制,并采取“村集体自筹+绣球产业协会提成+旅游门票提成”的办法,筹集资金10万元,保证保洁机制长期运行。
没想到,“天天扫,天天清”运行一段时日后,成效并不明显。
原来,“天天扫”难敌“随手丢”,原因在于落后的卫生观念和不文明的卫生陋习。
保持“天天扫”,杜绝“随手丢”,方是清洁良策。
为此,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新的村规民约,组建党员卫生督察组,对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每次罚款50-500元,罚没资金纳入全村保洁经费。有5次罚款记录以上的,不允许参加来年的二月初二村头聚会。
一年一度的村头聚会,是当地村民最为重视的节日。全体村民都要聚集在村头,青壮年开展筑桥、修路等公益活动,老少妇孺则准备流水席,全村人欢聚一起,共话村情民意。
不能参加村头聚会,意味着被孤立。对村民来说,这比任何“杀手锏”都管用。
“村头聚会就是做公益,你不做公益,大家就不要你参加。”年近八旬的赵大爷说,“不光党员督查,我们也是督察队员,‘门前三包’哩!”
“扫+罚+查”,旧州换新妆。如今,走进旧州古镇,美丽与清洁,无处不在。
“街道干净了,水面清洁了,游客也多了。‘五一’以来,旧州街共接待游客4.8万人,绣球销售收入60万余元!”该镇党委书记秦运德说,“发展与清洁双促进,大家更拥护‘清洁乡村’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一季度工业园区产值超55亿元
靖西县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各项既定指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再造一个工业百色和加快工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强化提升协调服务,推进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心组织企业生产,全力保障要 【详细】
[靖西县]办起新型农家课堂 “点菜式”培训受欢迎
“桑蚕种植技术培训开课了!”“走,我们一起听听去!”4月23日,南坡乡南坡街布龙屯农家课堂一开讲,就吸引到当地不少桑农前来听课。当日,靖西县桑蚕生产跟班学习开班仪式在南坡乡南坡街布龙屯农家课堂举行。来自同德乡和安宁乡的20多位种桑养蚕能手与当地群众一起参加 【详细】
田林旧州:冬种黄瓜获丰收
去冬今春,田林县旧州镇充分发挥镇商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春黄瓜200亩。同时向农机、水利等部门为农户争取机耕补助及水利维修等项目扶持,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对瓜农进行黄瓜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现旧州镇 【详细】
靖西南坡乡发展山豆根种植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靖西县南坡乡在主打“水果+桑蚕”两大特色产业牌的同时,积极探索山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山豆根好生长于山地、石缝,适合在石山地区种植”的特点,把山豆根种植作为拓宽群众增收的亮点打造 【详细】
[靖西县]乡土人才润乡土 农家课堂惠农家
“以前我参加过很多次养蚕技术培训,但多是‘左耳进右耳出’。去年9月,我到黄文学家住了一个星期,白天晚上都跟他在一起。这下可明白了!”4月22日,靖西县禄峒镇小瑞村养蚕户杨大标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