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一鸣红”合作社近年以实施标准示范园项目为契机,开展技术引导,强化产业服务,有效推进香蕉适度规模经营,全社215户社员全部达到农业部门初步设定的家庭农场标准。
“一鸣红”合作社香蕉面积从三年前建社之初的1万亩发展到现在3.3万亩,会员从100多户发展到215户,其中100亩以上的会员占总数61%,50亩以上的占95%,面积最多的为2000亩,最少的20亩,实现了社员家庭农场全覆盖。
建社之初,合作社管理者结合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组织部分社员采取资金入股的方式,统一建立一片面积1000亩的香蕉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双膜覆盖防寒栽培和间套种马铃薯技术,获得亩均产值超万元的好收成。之后,核心区面积逐步增加到5500多亩,资产从20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以上。
合作社建立技术特派员制度,在香蕉种植、施肥、断蕾、套袋等关键季节进行定期、分片指导,将技术规程随带随送,发现问题及时共研对策。他们还定期召开培训会议,邀请专家传授关键技术,不断增强合作社影响力和凝聚力。目前不仅本地企业和生产大户积极入社,桂林、柳州、河池等外地客商也纷纷参与。
投入品的控制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合作社一是把好货源关口,采购的农资一律抽样送检,民主管理,优中选优;二是统一配送,送货上门;三是部分垫支,收蕉结算。由于组织得当,合作社年业务量达到6000多吨,产品质量可靠,商农双赢。
合作社三管齐下打造香蕉品牌,一是实行生产、农资、质量、包装、销售“五统一”管理,并在产品销售之前由协会统一看货,达标者方可使用统一品牌销售;二是加大品牌推介,积极参加区内外博览会、专卖推介会等,在西安、兰州、武汉、北京、长春等地建立销售窗口;三是销售收入与会员利益挂钩,合作社将销售利润30%返还给蕉农,目前已累计返还或留存滚动资金300万元以上,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鸣县]木薯秆综合利用有“高招”
“以前乱堆乱放的的木薯秆现在值钱得很,有老板专门定点收购。”4月28日,武鸣县城厢镇农民梁志杰把自家的木薯秆全部卖给上门收购的老板,收入1160元 【详细】
鑫农农业观光生态园:开心农场 钦州标杆
日前,钦州市鑫农农业观光生态园亮出奇招,别出心裁地将网络游戏“开心农场”的虚拟种植模式引入现实,让市民体验采收乐趣。 【详细】
我区落实政协提案大力推进发展家庭农场
“刚开始创办家庭农场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我们是在自找苦吃。现在大家都开始羡慕我们了,因为在我们身上,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家住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伅林村的黄增县、黄增业兄弟俩一说到他们创办的家庭农场,就眉飞色舞地介绍家庭农场给他们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详细】
北海率先启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
记者从4月15日召开的北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通报会上获悉,去年末实施的《北海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已在该市全面铺开,该市据此率先在全区搭建并启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依据该平台,该市至今已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1965人,同时 【详细】
南丹县:“80后”不做上班族改当农场主
“80后”的马崇智放弃原本在龙滩水电站的稳定工作,到广东、深圳等地学习和考察,几年后学成归来,回乡办起了特色养殖场,如今他的特色养殖业已小有规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