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具有悠久和灿烂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勤劳质朴、能歌善舞、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从区位优势来说,平果市东靠南宁市,西靠百色市,资源丰富,换句话来说,前有南宁市的拉动,后有百色市的推动,上有蓝天白云,下有丰富的铝矿资源,发展优势及其显著。从文化资源来讲,平果市有民族特色浓郁的壮族嘹歌,嘹歌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平果嘹歌已经流传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嘹歌文化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知名考古专家汇聚平果市,初步发现了跟壮族文化有关的骆越文化,并且发现了文字,考古结果即将对外公布。
近年来,平果市把打造文化产业、做强文化事业提升为首要工作任务。平果市通过积极广泛的宣传,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景、现实意义和未来的经济意义传达给民众,得到了全民的支持和拥护。目前,平果市计划投资开发“十里嘹歌大舞台”文化项目,将县城到右江的十里长廊作为大舞台,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到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同时,平果市通过大规模的培养嘹歌传承人,将原生态的民歌跟旅游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衔接起来,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文化带动经济,以经济促进文化。
平果是壮族民歌标志性文化作品――嘹歌的发祥地,嘹歌是历史留给平果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继承、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壮大这深厚的文化根基,确立平果壮族嘹歌的文化价值,平果市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嘹歌”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整理,保护与开发。
1、收集整理出版《平果嘹歌》。
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共九集,即《长歌集》、《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嘹歌嘹亮》、《嘹歌——壮族歌谣的经典》、《嘹歌音乐集》、《博士论文集》,整套丛书共l0万行,23603首,集古壮字版、壮文舨和汉文版于一体。《长歌集》、《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五集丛书已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2、成功举办壮族歌圩音乐展示会暨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首发式。
为了打造平果嘹歌文化品牌,提升平果市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平果”,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县,文化名县”。2005年9月26日由平果市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广西音乐家协会协办的“嘹歌飞扬——壮族歌圩音乐展示会暨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首发式”,在广西艺术学院演播礼堂举行。这是广西民歌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家能、潘琦、邱石元和区党委宣传部、区文化厅、区民委、区文联、区民族研究所、广西电台、广西日报社、百色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嘉宾1100多人到场观看,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区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到场报道,中央电视台第十五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导演一行到场全程摄制。
3、平果嘹歌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业类”试点项目。
平果壮族嘹歌是壮族民间抒情长诗。历史源远流长。以其传世的原生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内涵的百科性成为壮族民歌艺术的经典之作,是壮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据专家考证,嘹歌起源于平果,产生于明代,是用古壮字(土俗字)传抄,反映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的传统民歌。
它篇幅宏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在众多的壮族民间传统长歌中,是一部壮族古代原生态百科全书。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平果市委、县人民政府作出进一步挖掘整理平果壮族嘹歌,把它打造成文化品牌,2004年1月29日向区文化厅提出把平果嘹歌列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申请。区文化厅于2004年5月25日以桂文发[2004]234号《关于公布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名单的通知》将平果嘹歌列为“专业类”试点项目。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平果嘹歌在国内外舞台上展露头角。
近年来平果嘹歌以其嘹亮、优美、动听的原生态旋律及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频繁在国内外舞台上亮相,效果良好,反响强烈。
2004年旧历三月三期间,平果市30对男女歌手分别到田阳、武鸣两县参加了“田阳敢壮山、山歌擂台赛”、“武鸣南部山歌擂台赛”,李兴林等l2位歌手在擂台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邀请,2004年5月25日至31日,农敏坚、李修琅等十几位平果市壮族嘹歌歌师、歌手到该频道录制节目,介绍平果壮族嘹歌的起源、传承、发展等,向世人展示原汁原味的平果壮族嘹歌的魅力。2004年8月24日至26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在山西省左权县举办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平果市壮族嘹歌演唱组合蓝晓佳、黄维慧一举夺得“最佳歌手奖”和“新人奖”,同时被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聘为首批“民间歌手”,平果市人民政府还荣获了组委会评选的优秀组织奖。2004年8月平果市歌手陆顺红被百色市人民政府授予“百色市2004年山歌大赛歌王”称号。
相关新闻:
我县确定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我县民间文学壮族丧歌、传统音乐壮族二十四打击乐、传统舞蹈壮族破狱舞、传统舞蹈壮族踩幡、传统舞蹈壮族跳高台、传统舞蹈壮族师公舞、民俗壮族歌圩、民俗花婆庙、民俗西街大王庙等9个项目被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承传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承传发展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平果作出新的贡献。
专家学者到我县探究壮族土俗字习俗与甘桑石刻字符奥秘
近日,由广西民族大学、平果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壮族土俗字习俗与甘桑石刻字符研究工作座谈会在我县举行,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自治区民语委、广西民族大学等3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民间民俗专家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究壮族大地上的文化宝藏奥秘。
为了深入探究壮族土俗字习俗、甘桑石刻文化,1月26日和27日,专家学者们实地考察上甘桑古城,参观壮族歌书抄本、石刻文字实物等,以主题发言、自由讨论形式进行学术探讨,交换意见和看法。目前,相关学术观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但是已经碰出学术火花,形成了搭建平台、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深化探究壮族土俗字习俗与甘桑石刻字符的共识。当前,百色学院与平果市人民政府已签订学术研究合作协议,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进行甘桑古城文化研究、甘桑石刻文研究,探究“甘桑古文化遗址”的文化底蕴。
据了解,土俗字是壮族群众用以记录自己语言的一种文字,学界认为,土俗字始形成于隋唐时期,宋元明清在民间广泛使用,主要用于记录和创作民间诗歌,《嘹歌》和《布洛陀》就是使用土俗字创编和记录的壮族民间诗歌典籍,目前土俗字在平果市境内以及其他壮民族地区仍然普遍使用;甘桑石刻字符地处平果市马头镇那厘社区内桑屯东南面约一公里一片名叫“那林”的地块内,2011年12月19日,工作人员在该地块发现二十多快有刻划字符的石片,最大的石片长约105厘米,宽50厘米,最小的石片有拇指大小,此发现可证古代壮族先民造字历程。
图为:专家学者们正在交流探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果县]主动适应新常态 打好“三大攻坚战”
平果县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产业转型,加强民生保障,打好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 【详细】
[平果县]围绕铝产业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平果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铝产业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做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扶持壮大中小企业、抓好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等五项工作,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详细】
[平果县]倾力为民搭建“科技致富桥”
今年以来,平果县以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生力军、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千方百计搭建“科技致富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详细】
玉林市文化产业持续稳健发展 文化“软实力”迸发无限活力
玉林市把促进文化产业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布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文化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正逐步深化,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详细】
[平果县]特色农业连片种植有补助
4月15日,笔者从平果县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县近日制定了《2015年农业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对凡在全县范围内连片新种植2亩(含2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均有500元-3500元左右的补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