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 怡 本报通讯员 封晓天 李 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凌晨5时,李甲春和队员骑着垃圾车出门。他是容县容西镇西山村环卫队队长,在这个岗位待了10年,手下还有5名队员。他们负责收集全村的垃圾,且要求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这些工作。“西山村是大村,附近很多群众来西山赶圩,因此村里多数人家做生意,在他们开门营业之前,我们必须将街道清理干净。”李甲春对记者说。

  西山村确实散发着一种洁净美——省道穿村而过,路边是各类的商店。尽管如此,无论是道路还是市场,都整理得干净整洁。村民告诉记者,功劳要归功于村环卫队。目前其他村还在筹建环卫队伍的时候,他们已经整整干了10年。

  7时左右,垃圾收集完毕,环卫队员将垃圾装车,运至离村两公里之外的垃圾填埋场。这个垃圾填埋场利用村里的荒坡建起来,面积有10多亩。

  村里会定期组织人员对垃圾进行处理——能焚烧的烧掉,烧不掉的就地填埋。

  就这样,西山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卫体系。“清洁乡村”工作中凸显的难题,在西山村似乎都不难。

  “市场服务中心每月800元,村民每户每月4元,大排档、酒楼每月20元……”在10年前制定的环卫队实施方案上,记者看到了详细规定的经费来源。“我们反复开了很多次村民大会讨论此事,并拿出实施方案,得到群众支持。”村支书黎裕就是当年筹建环卫队的“元老”之一。

  10年来,因为环卫队,垃圾随风乱飞的情景再也没在西山村出现。村民们感谢这支队伍的劳动,也养成了早晚自觉将垃圾装进桶的习惯。“而且,大家对环卫的最大支持就是自觉交纳经费,我们每月收上的钱够维持环卫队的正常运转。”负责环卫经费的村委会副主任庞秀兰告诉记者。

  如今,容县不少村前来西山“取经”,而十里乡大坡等村也都建起了与西山相类似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西山经验”正在全县开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