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 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对垃圾处理实行“市场运作、承包经营、社会化服务”,这种在大城市里才能做到的市场化运作,他们怎么做到呢6月底,记者专门到铺门镇进行调查采访。

  甲方:清洁“承包” 省钱省力

  铺门镇副镇长倪福顺说,该镇从5月中旬开始,与承包人黎光飘正式签订《铺门镇城镇清洁包干承包协议书》,政府以每年12万元的承包费把铺门镇区清洁范围的清洁工作承包给承包方;承包方按照政府对清洁工作的要求完成城镇区域内的垃圾清扫、清运等任务。把镇区清洁的范围、业务,以承包经营的方式,实现社会化服务,从而达到在整合资金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清洁乡村”的目标。

  当天,在铺门镇,记者看到镇里的街道、墟亭附近,卫生状况良好,地上没有乱扔的垃圾,街道上每隔十多米就有垃圾桶摆放,垃圾池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

  “在一个财税收入偏少、群众清洁卫生意识相对落后的乡镇完成工程浩大的‘清洁工程’,难度非常大。设备投入要资金,增加环卫人员要资金,建垃圾池、买垃圾桶要资金。如果不想点法子,清洁乡村目标如何实现”铺门镇严省益书记如是说。

  铺门镇原有一个隶属于镇管的环卫站,有4名环卫工人;镇直单位如中学、小学、卫生院、农贸市场都聘有人数不等的环卫工人。这些单位投入的设备费用不计,仅支付人工工资的费用每年就超过10万元。

  “各自为政”的环卫设置,既存在着对设备、资金、人员无序管理的弊端,又因各单位对环卫人员的责任落实、岗位要求不尽一致而导致因垃圾的乱堆乱放,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而按目前的运作,就等于对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进行整合,结果是政府的投入少了,环卫机械设备管理有序了,环卫工人的使用社会化了,街道、路段整洁了,垃圾池垃圾清运及时了,垃圾填埋也符合科学性了。

  严省益说,“我们也算过账,如果我们不走市场化运作这条路,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就必须要添置运输车、铲车等设备,增加环卫工人人数,这几项开支加起来至少在30万元以上。现在我们以每年12万元承包费承包给有运输能力,有组织能力,又有劳力保障的老板,政府只需在设施上抓好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建设,在管理上做好对承包方的监督和检查,省钱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乙方:减轻压力 增加收入

  黎光飘承包铺门镇城区清洁卫生。他说:“我敢承包因为我有优势。首先我不用再投资清洁卫生的机械设备,我家目前有三辆汽车、一辆拖拉机。一年12万元的承包费,在支付油费、车辆维护费、工人工资外略有盈利。其次,我家四辆车能合理调配,弥补生意不足的时间空缺,实现车辆使用的利益最大化。另外,我可以对收集的塑料袋、饮料瓶、一次性筷子、废纸、玻璃酒瓶等垃圾进行分类,实现废物利用,也可以得到一部分收入。”

  黎光飘告诉记者,承包一个多月以来,镇里环境卫生变化很大。以前铺门没有垃圾填埋场,各单位清洁的垃圾没有固定的堆放地点,有的堆在公路边,有的堆在村寨旁,有的甚至倒在贺江。现在不一样,假如哪里有问题,找他就可以了。

  黎光飘坦言,他目前承包的方式只是向清洁服务公司方向发展的一个过渡,待摸索成功成立清洁服务公司后,还可以把业务向其他乡镇发展。

  群众方:意识改变 素质提高

  铺门社区党支部书记伍桂清说:“承包前,我们理事会的同志到群众家收每家每月收5元清洁费,工作很难做。有一小部分群众的思想转不过弯,怀疑这种做法行不通。现在群众看到承包方每天天刚亮,就开着清洁车出现在大街小巷,街道的环境卫生大有改观,以前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变成交款积极分子,群众的清洁意识也有很大提高。”

  居民黎继汉说:“铺门每到圩日卖西瓜的特别多,以前顾客吃剩的西瓜皮随手乱丢,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老人孩子踩上西瓜皮摔伤的不在少数。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整条街道都放有垃圾桶,群众慢慢习惯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了。”

  居民廖汉民说:“过去我们也交垃圾费,但是街道还是挺脏的,主要是管得不细。现在一样交费,但是卫生状况明显好多了。”

  当然,承包也不是万能的。严省益说:“要逐步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参加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樨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