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区丽森 滕斯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贵港市港北区调研“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港北区委书记徐育东陪同调研。

 

  

  港北区区长韦庆强深入基层指导放置垃圾桶工作。

 

  

  武乐乡的垃圾清运员正在清理胜岭村背塔屯垃圾屋里的垃圾。

 

  

  港城镇龙井村的保洁员每天按时清运垃圾。

 

  

  港城镇的“蓝衣壮”同胞正用壮话山歌宣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里的“最美农户”和“清洁标兵”。

 

  

  中里乡山鹤村群众自发清理田园垃圾。

 

  

  奇石乡在达开水库打捞水葫芦等垃圾漂浮物,保护城区第二水源水质安全。

 

  18份“清洁乡村”的方案和实施细则,500万元投入到“清洁乡村”基础设施,95个村建立了“清洁乡村”村规民约,925个人担任村屯专职保洁员,约占农村人口45%的群众积极投身于“清洁乡村”工作当中……

  贵港市港北区从4月11日开始贯彻部署“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以来,成绩斐然。如今,港北区广大群众讲卫生的习惯已悄然养成,已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正在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为日后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立下“规矩” 长效机制建基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清洁乡村”这么大规模的活动,只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才能走上规范化轨道。为此,港北区将制度的建设当成首要问题。初略统计了一下,短短2个月,港北区出台与“清洁乡村”有关的方案和细则等文件近20个。

  翻开4月11日港北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作方案》,看到港北区要实现的目标是“整治乡村环境卫生,完善乡村清洁卫生设施,改善村容环境,建立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港北区广大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科学发展。”

  4月底,一册6000多字的《港北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汇编》出炉,明确规定了乡镇、街道办环卫所、乡镇保洁员、村民理事会、农村卫生保洁员等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乡镇及街道办必须建立规章制度,还有农村环境卫生检查考核细则等。

  5月是出台方案最多的——《港北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实施细则》、《督查考评工作方案》、《挂镇挂村方案》、《“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工作方案》、《“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工作方案》、《政府整体购买服务和建立考评机制模式》等。

  5月27日《港北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考核办法》露面,“大家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它要求非常严格。”一位乡镇干部直言不讳地说。比如说,被自治区级媒体“在同一地点通报批评或曝光三次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挂点单位主要领导就地免职。”

  一份份文件的出台,犹如一道道“紧箍咒”,让各级人员神经绷紧,唯有全力以赴、踏实肯干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港北区市政局局长何基党说,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比如4月份的重点是整治陈年垃圾,从5月起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6月开始以完善长效机制为主,7月份将进入到监督检查的阶段,大家做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步骤。

  港北区委书记徐育东说,要想持久深入地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港北区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无疑为日后建立“清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奖罚分明 经费用在“刀刃”上

  多年以来累积下来的垃圾,丢在路上、飘在河边、撒在田野、落在山间,要在短时间里清除干净,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集中垃圾、清运垃圾、建垃圾池等,没有经费做后盾是很难的。经费从哪里来

  先看几个场面:4月中旬,港北区经贸局为挂点联系的武乐乡胜岭村送去1000元专项经费;4月底,港北区教育局成立清洁工作帮助队,除清理村屯垃圾外,还投入工作经费5000元;5月初,港北区妇联整合各方力量,为港城镇龙井村、石寨村等村屯送去垃圾车3辆、垃圾桶80个等价值约10万元的环保清洁设备;5月25日,根竹乡举行“清洁乡村”募捐活动,企业老板、经济能人纷纷捐款,当天募集13.8万元;7月5日,港北区举行“千台清洁车下村屯活动”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和挂点港北区的自治区、市直单位代表参加,与会代表当场认捐人力垃圾清洁车900辆,捐资额达180万元。

  庆丰镇新圩村耀塘屯清洁理事会更是创新机制,把“清洁乡村”活动与村屯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通过“争取上级扶持、发动外出经济能人捐资、受益群众集资投劳”等办法,共筹集资金30万元,开展村道硬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灯光球场、青年小公园建设等。

  港北区区长韦庆强说,“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顺应老百姓“改善生活条件、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政府的倡导和推进,激发了大家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据统计,截至6月份,该区已投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财政经费约500万元,各部门帮扶资金45万元(含物资),社会筹资30.5万元。目前已完成垃圾收集点建设360个,垃圾桶配备3338个,正式上岗的保洁员925人。

  为了确保每笔经费都用在刀刃上,同时让“清洁乡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港北区加强对“清洁乡村”活动的督促检查,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联合督查组,每周对各个乡镇进行督查一次,每次抽查30%的乡镇、30%的村、30%的屯,督查结果与每个月拨付给各乡镇的垃圾清运经费挂钩,每个月预拨50%,剩下的50%按考评结果实行以奖代补形式拨付。实行重奖重罚,对月考核连续3个月考评优秀的,奖励15万元,连续3次排在最后一名的,进行问责。

  韦庆强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采取财政补一点、社会筹一点、群众投一点的办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紧对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目前港北区开展活动有经费、有人员、有设施的‘三有’机制初步建立。”

  “吆喝”到位 村民养成好习惯

  “一要清垃圾,清杂物废旧;二要清水井,保干净水源;三要清田园,垃圾顺手捡;阿叔和阿婶,莫乱丢乱扔……”6月3日晚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壮话山歌专题文艺晚会在大圩镇举行,演员们你扛锄头、我拿扫帚,在舞台上营造出搞清洁卫生的劳动场面,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观众,现场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其实,从4月下旬开始,多种不同方式的宣传活动就开始在港北区的各个乡村举行。港北区委常委、副区长、宣传部部长余丕清介绍,从4月份港北区委、区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清洁乡村”工作之后,各乡镇、街道和部门纷纷进村入户开展动员和宣传工作,迅速掀起了“清洁乡村”活动的高潮。

  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组建“五老”宣传监督员,整天在村里转悠,督促村民将杂物整理、将垃圾清走,还协助设了一个农药瓶等废旧物品收集存放点。屯里还定时开展“最美农户、清洁标兵、最美片区”评比活动;庆丰镇高桥村下坡屯成立清洁理事会,落实保洁制度,制定“村规民约”,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中里乡三陵村自主召开村民代表会,总结出“免费发放垃圾袋、集中堆放好清理”的做法。

  而一个个民间组织的形成,则使得宣传活动更有章法。港北区妇联在贵城街道荷城社区和港城镇龙井村、石寨村成立清洁乡村妇女学校,将家庭保洁、环境保护等纳入培训内容,引导和教育妇女自觉树立健康卫生的生活理念。

  奇石乡上乐村上乐屯成立上乐青年协会,组织青年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理事会,与群众共同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理事会》、《环境卫生保洁员职责》、《环境卫生监督员职责》以及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

  特别是教育系统开展“小手牵大手”宣传活动,以及“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促进一个社区”等环境卫生征文活动,通过孩子带动家长,形式新颖、效果突出,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群众的卫生意识。

  余丕清说,各种不同方式的“吆喝”,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群众由刚开始的“要我做”,变为现在的“我要做”。据初步统计,港北区共有25万群众参与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如今,讲卫生已成为港北区农村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村民将打扫庭院当成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大圩镇新建村石坑屯村民吴棉初每天出门前将家里的垃圾清理一遍,下田干活时顺手把垃圾倒入路边的垃圾桶里,“垃圾桶是我们大家集资买的。环境好了,路干净了,自己走着也舒畅啊。”

  港北区委书记徐育东说:“要使港北区的所有乡村保持‘天蓝、地绿、水清、环境美’的面貌,一定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运作机制、长效保洁机制及资金投入机制,经过2个多月的实践我们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图片由港北区新闻中心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