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没回,家里完全变了样。”7月18日,在桂林照看外孙归来的刘映照老人看着家门口的道路拓宽了,垃圾不见了,绿化带还种上了树,感慨万千。
老人住的地方在合山是有名的老矿区——柳矿。该矿住着4000多人,是合山10多个矿区的典型代表。随着合山市的煤矿资源枯竭,原矿务局也已改制,居住着近4万人的10多个矿区,只有合山矿区事务管理处一个管理机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居住区老人、小孩居多,清洁状况一度堪忧。住户陆新凤告诉记者,就在3个月前,进矿区的道路两侧和绿化带都成了各家各户的菜园,沿途总能看到垃圾,更难受的是不少住户给菜地施大粪,天气一热散发臭气。“现在,虽然自家的菜地也变成水泥路和绿化带,但觉得值。”陆新凤指着自家门口附近的垃圾池说,“以往几天才能清理一次,现在专门聘请保洁员,配置了专用封闭型铁垃圾箱,每天清理,再也不用与臭气相伴了。”
记者走访了东矿、里兰矿等多个矿区,看到各个矿区的环境卫生面貌正悄然发生变化。该市市委副书记范洪亮介绍,合山作为百年矿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老矿工们很多是低保人员,老矿区的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此,合山市在“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清洁矿区”行动,专门由财政出资在矿区聘请保洁员,既解决部分人就业问题,又能做好清洁工作。此外,不少矿区地处资源枯竭城市地质环境治理区域,市里把“清洁矿区”行动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增加矿区硬件投入,让老矿区逐步变成花园式社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合山市]打造旅游品牌 “煤都”由“黑”转“绿”
一百多年前,合山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在广西的版图上镶嵌着黑灰色的城市印记。如今,“光热”散尽的“煤都”正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寻求着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详细】
[合山市]拉长生态农业产业链
2014年,合山市甘蔗播种面积达到7.6万亩,同期相比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该市新增甘蔗种植面积1.6万亩。在如今糖价走低的市场环境下,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多出来的产量哪去了?蔗农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吗? 【详细】
[合山市]大力推进澳洲坚果种植 既改善环境又促农增收
)“我家房前屋后都种了坚果,政府每株补助40元,年收入可轻松过万元。”4月6日,正忙碌种植澳洲坚果的合山市河里镇河里村村民吴立香告诉记者。自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合山大力推进澳洲坚果种植,把农村“种绿”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既改善城乡环境,又促进农 【详细】
[合山市]多措并举推动外贸工作发展 护航企业“走出去”
合山市多措并举,克难攻坚,有效推动了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开展,为合山市商务工作增添亮点。 【详细】
[合山市]660万元奖励“美丽”先进
2月12日,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鞭炮齐鸣欢天喜地,村委主任卢振桥抱着市里奖励的牌匾“衣锦还乡”,牌匾上“文明守法·清洁乡村示范村”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格外显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