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吴凌平 本报通讯员 黄位源 黄国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藤县以清洁家园、水源、田园为切入点,上下一心、干群携手,迅速打响清洁乡村活动攻坚战和持久战,着力打造美丽家园。

  “藤县将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作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检验全县干部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全县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狠抓落实,造福人民。”该县县委书记莫奕坚说。

  建设基础设施

  探索长效保洁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藤县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为各乡镇购置116辆垃圾运输车,帮助每个村在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垃圾池。部分乡镇通过自筹资金等办法在重点村建设垃圾池和配备手推车。据统计,目前全县各乡镇已建垃圾池1300个,配置垃圾桶6000多个、垃圾清运车120多辆。

  因地制宜探索长效保洁模式。一是推行“四个一”模式。全县64个公路沿线村创新试点,推行“一个村建一个垃圾池,聘一名保洁员,配一辆垃圾清运车”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四个一”模式。二是创立村民自治模式。和平镇座垌村率先建立村级环卫站,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发合力搞好清洁卫生;太平镇柴咀村率先成立保洁协会,聘任20名村民为保洁监督员。三是构筑“十百千万”体系。建成30个清洁乡村示范样板村、成立100家村保洁协会、聘请1000名保洁监督员、派出1万名干部进村搞清洁。四是建立公共发展基金。通过政府支持一点、村民捐助一点、企业赞助一点、挂钩单位扶持一点、村委自筹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成立天平镇新兴村公共发展基金,用于每年开展清洁乡村的公共投入。

  确保“四到位”

  促进活动扎实推进

  组织保障到位。落实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工作用车,从相关单位抽调骨干人员18人集中到藤县“美丽办”办公,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活动机构。

  宣传发动到位。各乡镇、各部门各显身手,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进村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牛歌戏、手机短信、电子屏幕、板报(墙报)、横幅、公开信等宣传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面向全区公开征集清洁乡村活动徽标,演出清洁乡村牛歌戏25场。

  分片包干到位。在全县范围分级选派工作队,实行分级包片指导推进工作。全县17个乡镇由县四家班子领导干部带队分为17个片实行分片包干,17个乡镇266个行政村,由县级机关单位组成17个工作队266个工作分队分别派驻。

  督促检查到位。5月以来,藤县县委、县政府派出由纪委(监察局)、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住建局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开展清洁乡村活动进行专项督查,每星期全面督查1次,对各乡镇乱堆、乱丢垃圾的地点进行通报批评、曝光,要求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约谈。

  突出“三清洁”

  让群众得实惠

  清洁家园。因地制宜,推进和平镇座垌村、太平镇柴咀村、天平镇新兴村等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社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清洁家园建设。目前,全县共清理卫生死角1000多处,清理沟渠400多条,清理垃圾10多万吨,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67户,配备乡镇村庄垃圾箱2000个,新建乡镇村庄垃圾池500个,新建乡镇村庄垃圾中转站3个,配备乡镇村庄垃圾清扫保洁人员150名。

  清洁水源。全面开展对县城和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排查摸底工作,举办“同呼吸共奋斗”环保专场文艺晚会,组织600多名领导干部在埌南镇参加“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在象棋镇道家村举办全县“清洁水源”工作现场会。

  清洁田园。一是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该县规定,玻璃瓶和塑料瓶类由各村委会设立代收点,群众将收捡到的农药瓶交到代收点,按玻璃瓶每公斤0.6元、可再生塑料瓶每公斤两元收购,分类包装好后,由该县供销部门安排人员和车辆集中收运处理。同时实行谁销售谁负责回收的办法,处理农资废弃物。各农药经营门店所收回的农药包装物,由供销部门安排人员和车辆集中收运处理。对不按规定回收农药包装物的农药经营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农药经营资格,且3年内不得再次申领经营农药营业执照。二是加强项目建设、注重技术推广,提高藤县清洁生产水平。以世行生态家园建设项目、清洁蔬菜生产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秸秆腐熟还田)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为契机,落实沼气“一池三改”,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带动藤县农业清洁生产的开展;加强水肥一体化滴灌、生态循环农业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生态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对农业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