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村道旁,一个垃圾池整齐堆砌着玻璃瓶等丢弃物,另一个垃圾池里的垃圾在燃烧,一位妇女提着印有“清洁家园”字样的垃圾桶,正往燃烧池里倒垃圾。8月7日,记者在灵山县武利镇三角村委后背碑村看到,来这里倒垃圾、烧垃圾,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
村支书黄权扬向记者介绍说:“这是我们村的‘第一代’垃圾焚烧炉,确切地说,是一个焚烧池,实行垃圾集中与焚烧‘二合一’;旁边另一个池是放可回收和不可燃烧的玻璃、金属等垃圾,我们叫它们做‘子母池’。”
两个月前,黄权扬参观了镇里购进的价值1.8万元的垃圾焚烧炉。这个焚烧炉足有两吨重、6.5米高,移动安装不方便,垃圾要晾干、用木柴助燃才能烧,还要人看管,成本太高。不过,黄权扬从中得到了启发,回来后按照建土灶的方式建垃圾池,在池底上方约30厘米处铺上钢筋,垃圾倒在上面,下层通风,让垃圾容易燃烧。
“惟一不足就是露天。后来,群众又集资了1000多元给焚烧池戴了顶‘帽子’,这样下雨天照样可以焚烧。”
跟随黄权扬来到独岭村,记者看到了该村的‘第二代’焚烧炉。黄权扬自豪地说,过去婴儿的“尿不湿”埋到地里不易烂,烧又烧不着,现在炉里闷上半天,水分干了就容易烧掉。炉子每天能处理500人的生活垃圾,操作简便,造价不到2000元。村民梁安倩是个热心人,自愿当保洁员,每天收集可回收垃圾和负责点燃垃圾。三角村委共有4400多人,20个村民小组,群众每人每月只交1元垃圾费。
灵山县领导介绍,目前全县农村正在推广这种焚烧炉,仅武利镇就建了36个。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南县]借助高铁高速公路开通 造新城兴园区美乡村
2014年4月18日,南广高铁广西段正式开通营运,使平南进入高铁时代;今年4月20日,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的通车,结束了平南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从此,平南插上了腾飞的双翅。 【详细】
我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回头看”检查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自治区乡村办最近组织了14个督查组分赴各地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大检查“回头看”督查。督查发现,成效有目共睹,问题不容忽视 【详细】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行动观察之:用鲜花彩树装点八桂乡村
“绿色是生态乡村的主色调,花化、彩化是提升村屯绿化水平的新要求。”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莫一平这样说 【详细】
宁明县“三个结合”实施生态乡村建设
由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简报2015年第10期刊登了《宁明县“三个结合”实施生态乡村建设》一文。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克2月24日作出批示:左江日报转刊。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详细】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行动观察:让绿色成为生态乡村主色调
还记得那山脚下清澈见底的小溪、飞舞在苍翠树林间的鸟儿、还有村口的那棵参天古树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