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2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何任朗 杨芸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山水相依的横县县城。

 

  

  整洁、畅通、有序的街道。

 

  

  横县开展2013年“党员奉献日”暨“清洁乡村·党群共同行动日”主题实践活动。

 

  

  干群携手,清洁家园。

 

  

  彰显现代化气息的茉莉花文化公园。

 

  

  美丽乡村,风景如画——横县云表镇新仲村。

 

  

  美丽横县新农村——马岭镇龙山屯。

 

  

  生态小广场点缀花乡新农村。

 

 

  八月的横县,茉莉飘香,芬芳天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使这片热土激情飞扬,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茉莉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广西横县,向人们展现一幅幅美丽画卷。

  党员垂范全民参与 清洁花乡美丽如画

  自开展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横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清洁生态幸福乡村、打造美丽文明和谐横县”的总体目标,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切入点,精心组织,干群携手,创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广泛宣传,搭建平台深入发动群众。 “美丽讲台”宣讲“美丽之声”。横县将清洁乡村活动宣传工作与“茉莉讲坛”“端书讲坛”及农技、卫生等系列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成立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工作队,分批定期到各乡镇社区、村屯开展宣讲活动。 “美丽戏台”演绎清洁故事。横县有效整合各单位文工团队、民间文艺组织、院校文艺团等组织搭建“美丽戏台”,以举办宣传演出、募捐演出、小品曲艺专场演出等方式,分别深入社区、村屯进行清洁乡村宣传巡演。“美丽展台”展现城乡新颜,他们还积极开展清洁乡村花乡百名文艺家采风活动,定期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并到各乡镇巡回展览。

  党员垂范全民参与,营造整洁优美的宜居环境。横县创先开展“三员齐动作示范·清洁乡村大家创”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和组织全县2.9万名党员、7.4万名团员、8.9万名少先队员行动起来,共创美丽家园;组织开展“美丽活动日”活动,把每月的10日定为全县“美丽活动日”,干部群众投身到清洁乡村活动;组织开展“万名干部回乡行”活动,干部回村带头开展政策大宣讲、调研大走访、环境大整治、民生大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村企共建美花乡”活动,引导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致富感恩·清洁乡村’民企在行动”活动,为建设美丽横县提供智力、人力、物力、财力和产业扶持。 精心组织、落实组织,保障全覆盖。横县建立包片驻乡进村机制。全县17个乡镇分别落实一名县领导带一个工作队派驻, 30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落实挂点县乡级单位,1784个自然村屯全部落实包村干部。同时,坚持每月一考评一排名一通报制度,开展评比“三佳乡镇”“三佳村委(社区)”“三佳村屯”,并落实相关奖惩激励制度。数字化城管监控、新闻媒体设曝光台、聘请离退休人员巡查、群众举报“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为保持城乡清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重融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横县坚持把清洁乡村活动与生态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评比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树立文明卫生新风;坚持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融合,把清洁乡村示范点打造成为农村农业生态旅游品牌,把田园示范点打造成为生态农业产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横州、校椅、云表等乡镇建成的农村农业生态景观已达20多个。

  美丽城市 整洁畅通文明有序

  走进全国文明县城——横县,入目而来的是山水相依的城市,宽敞整洁的街道,文明有序的交通,气势恢宏的建筑,清新优雅的小区……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与生态优美的城市建设相得益彰,绽放异彩。

  垃圾分类 破解“垃圾围城”

  作为广西第一个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县城,横县与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IIRR)合作,引入其垃圾处理先进经验,在1999年筹建了“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管理项目”,并于2000年9月正式开展分类收集试点,确定垃圾分类标准,创新垃圾收集方式,2012年建成垃圾填埋场。至今,横县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已推广到1万户,200多个单位、小区和酒店,13所中小学校,3个农贸市场,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每天下午5时许,在县城的各家各户门前都摆放着3个垃圾小桶,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红色桶上标注“不可堆肥垃圾”,里面装的是废纸、塑料袋等;绿色桶上标注的是“可堆肥垃圾”,里面装的是果皮、烂菜叶等;白色的则为泔水桶,用来装剩饭、剩菜、剩汤。历时13年的垃圾分类收集,为横县县城的干净整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在横县,垃圾分类早已深入人心,不仅在县城如此,乡村居民也深知此道。如果家庭门口的垃圾桶颜色不是标准的红、绿、白的色,居民也自己会做好垃圾分类。由于长时间参与垃圾分类,城市、农村很多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对垃圾分类有了新认识,垃圾分类成为花乡人民的一种习惯。

  网格化管理 城市整洁畅通

  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横县因地制宜,实行县城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即,将“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任务层层分解到县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职能部门,逐步形成责任细化、标准明确、管理规范、全面覆盖的县城清洁活动责任网格化管理体系。 横县将县城分为6大片区,42个分片区,实行“一个分片区、一名县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几个责任单位” 三方共管的管理模式。各具有审批权、执法权部门充分发挥管理权限优势,对各行业进行监管,加强对片区的整治和保洁,特别针对县城主干道、商业街区、农贸市场等地的 “八乱”现象进行重点整治,有效地遏制了摊点乱摆、垃圾乱丢、车辆乱停等现象,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和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观。 同时,横县全面开展“美丽横县·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 通过在县城主干道、农贸市场、商业街区等区域实施“市容环境整洁工程”“交通畅通工程”,在社区、单位、学校等各行业、各战线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推行数字化城管,成立县城综合整治执法大队,推进治理八大重点区域场所、整治各种乱象、治理交通拥堵、开展七项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文明·礼让”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系列文明有序专题活动,实现市容市貌整洁有序,交通畅通有序,社会风气文明有序,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乡村 清洁生态幸福和谐

  “十城整治”“百村示范” “千屯过关”,横县以17个乡镇所在地社区为整治重点,发挥150多个新农村示范村、党建示范点、生态文明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打响“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屯屯过关”攻坚战。 横县各乡镇均组建了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了环卫站,全面落实“定人员、定时间、定路段、定责任”四定网格化保洁措施,包片县领导、责任单位干部、社区干部、沿街住户业主、街道保洁员“五级齐动”开展集中整治。150多个新农村示范村、党建示范点、生态文明村率先成为“美丽横县·清洁乡村”示范村,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目前,横县已基本形成校椅至县城、云表至县城、六景至县城三条乡村示范风景线,并结合乡镇特色农业,突出打造美丽稻田、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等田园示范点。在村屯,挂点领导干部、驻村指导员、村干部、经联社干部、村民小组长、农户、保洁员、清洁卫生监督员“八级联动”,深入开展“三清洁”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屯屯过关”。目前,全县1784个自然村屯已制定落实清洁乡村村规民约,全部成立清洁卫生理事小组,全部落实保洁员、监督员。 横县的广大群众纷纷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清洁乡村活动中去,出智出力,好的经验和做法层出不穷,乡村日益美丽,焕发勃勃生机。

  新仲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横县云表镇新仲村充分发挥新农村示范村的作用,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经济发展的宜居新农村。 新仲村民美化家园的热情十分高涨,自觉组织成立清洁队,形成“先保洁再劳作”的习惯,每天自发打扫房前屋后、整理杂物、清扫村道,定期对村道两边花草进行修剪;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将可堆肥垃圾投放至沼气池转化成清洁能源,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废旧回收,实现能源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工作;深入开展卫生评比、文明户、“美丽家庭”“美丽大嫂”等活动,建立群众维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已有两户荣获南宁市“美丽家庭”、两人获“美丽大嫂”称号。 同时,新仲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型经济。村里的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引导村民种植桑枝木耳,以夏伐、冬伐的废弃桑枝进行栽培,形成“桑枝—木耳—农家肥”的循环生产模式,并倡导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该村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产业、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建立起新型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龙山屯: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横县马岭镇龙山屯以建设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为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通过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夜间亮化、公共设施配套化,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做好外在美。 龙山屯通过开展“种文化”工程活动,弘扬“孝”传统文化;利用宣传栏、广播、“农家书屋”、宣传长廊、道德讲堂、广场文化等阵地,引导村民改变传统陋习,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卫生评比、文明户、“美丽家庭”“美丽大嫂”等评选活动,带动群众自觉投身于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内外兼修,长效管理,建设美丽农村。龙山屯将清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每年人均收取垃圾费20元,聘请两名保洁员负责屯内公共场所垃圾收集、卫生保洁、绿化护理,真正形成了爱村如家的良好氛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