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一引,细小的刺针在手中轻盈舞动,奇特多姿的图案展现在记者眼前。8月13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同乐村,韦凤仙带着姐妹们正忙着为英国客商赶制绣品。
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色彩斑斓、艳丽古拙,中外游客见了爱不释手,纷纷高价购进作装饰。2012年,三江在同乐乡启动了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项目,推行“企业+协会+人才+农户”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经营模式,侗族刺绣产品最终由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负责回收,远销英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从此侗绣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如今,仅同乐乡就有500多人从事这一传统手工技艺。
而在该县独峒乡,农民画则成为当地农民创收的另一片“田地”。2004年,该乡编辑出版了第一本农民画校本教材——《小学生美术》。独峒乡的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以“基地+农户+作者”的模式,打造了生产、加工、装裱、销售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几年来,三江侗族农民画已有2000多幅被国家文化部作为国礼送各国使馆收藏,500多幅作品被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近两万幅作品成为景区、酒店、宾馆饰品,为侗乡特色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在县城,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侗乡鸟巢,打造大型侗族风情实景演出《坐夜三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行歌坐夜”活动和原生态的侗族风情,成为侗乡一张锃亮文化旅游名片,票房收入不菲。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性的增强,三江从事文化产业的队伍逐年扩大,收入连年提升。2012年,该县刺绣、农民画、木构建造技艺、“行歌坐夜”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近3000人,“文化大田”总产值首破5100多万元大关。今年1-7月,特色文化产业收入已超过3500多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江侗茶村开发农业观光游
4月25日,云雾缭绕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仙人山茶园里,年轻的男女对唱情歌,妇女们你争我赶采春茶,游客们的相机“咔咔”响个不停……今年以来,布央村积极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此为载体,提升茶叶品质,完善配套,发展绿色旅游之路 【详细】
[三江县]赴深圳举办春茶和旅游推介会
4月14日,记者获悉,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深圳市举办“2015·中国早春第一茶——‘三江春’暨千年侗寨·梦萦三江专场推介活动”,进一步打响“三江春”茶叶品牌和“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品牌,不断提高侗乡茶叶和旅游的知名度,让世人了解三江,走进三江 【详细】
这些年,在三江拍摄的电影
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造型最美、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侗族建筑群,拥有侗族大歌、多耶、抢花炮等源远流长的侗族民间文化,还有从年初到年末接踵而来的侗族传统节日和丰富多彩、古朴原始的民俗风情……这些保存完整的千年侗族建筑和民族文化, 【详细】
[上思县]2000亩茯苓年产值超过百万元
“如果我不说,你们不会知道我的树下还藏着一窝窝‘银娃娃’。”3月30日,上思县鸿万茯苓公司技术员陆林香对笔者说。随后,他将一棵松树蔸附近的土地挖开,一个硕大的茯苓冒了出来。这是上思县去年实施的一个专项扶贫项目,发动农民林下套种食用菌,一年内种植面积超过2 【详细】
广西私企从业人员仅两成享有住房公积金
“有没有五险一金?”这是谋职者问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五险,但没有一金。”这也是公司答复最多的一句话。 黄先生就有这样的遭遇。6年前,他到南宁一家设计公司应聘,问的是这句话,得到的也是这样的答复。当时他想,刚毕业,没经验,没有跟公司讨价还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