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玉榕 黄敏严 梁泽义 杨一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蓝天白云下的桂平市区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中)、桂平市市长吴飞(前右一)深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一线现场办公  

  干部职工深入大街小巷打扫卫生  

  全市各乡镇和市直各机关、部门踊跃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捐款  

  桂平市共青团组织举行的“垃圾箱”捐赠仪式  

  通过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桂平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云更白  

  清洁、干净、美丽的人居环境

 

  桂平市辖26个乡镇431个行政村,人口190多万,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作为广西第一人口大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十佳旅游景区,如何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搞好桂平市高度重视,快速响应,今年4月中旬全面拉开了活动序幕,迅速出台活动方案,建立健全机制,层层明确责任,对市区推出四个“三包”,对农村推行示范带动。如今的桂平市,城市更加整洁,乡村更加秀气,景区更加秀丽。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4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5%、38.9%。全市新上、续建、扩建市外项目98个,新增合同投资总额76.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64亿元。其中,区外境内到位资金41.56亿元,占年度任务的50.07%;外资项目9个,到位资金3360多万美元,占年度任务的50.15%。

  四个“三包” 提升城市品位

  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桂平市并没有落下市区这一块,独具匠心地推出四个“三包”工作责任制。今年4月以来,全市动员,全民动手,主抓门店、工地、车辆的源头管理,注重加强对市民的文明教育,以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品位。

  据桂平市市长吴飞介绍,桂平市区常住人口28万,商贸业比较发达,活动首先针对个体经营户推广健全“门前三包”制度。以个体工商户为对象,全面落实“包门前清洁卫生、包人行道绿化带清洁卫生、包门前环境秩序维护”。按照“农贸入市、摊点分区、坐商归店”的要求,重点整治跨门槛经营、占道经营以及乱摆乱卖等不良行为。目前,“门前三包”责任书、城区签订“摊前三包”责任书均占98%以上,城乡主要街道门店、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

  近年来,桂平市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将建筑工地列入整治对象,实行了“工地三包”制度,包括“包工地有围墙、包工地有车辆冲洗平台、包工地出入口硬化”等内容。目前,城区在建的39个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和两个混凝土搅拌站,均已签订建筑工地物料运输承诺书,并缴纳了工程卫生保证金。工地施工环境明显好转,运输撒漏现象明显减少。

  桂平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交通十分发达,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十佳旅游景区”、“广西最好玩的十个地方”等城市名片,前来观光的游客也特别多,抓“客运车辆,建立健全‘客运三包’、‘货运三包’制度”,也成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做法是:以客运车辆、出租车、公交车为对象,建立“包每一辆营运车辆配备有垃圾桶、包每一辆营运车辆有宣传标语、包对每一位乘客进行环境卫生教育”制度。如今交通运输秩序得到有效整治,运营车辆车内环境“脏、乱、差”面貌得到较大改善,车主以及乘客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

  “货运三包”制度是以货运车辆为对象,内容是“包持证入城、包遮盖运货、包清洁上路”。执行货运车辆入城证制度,把入城证的办理与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对申请办理入城证的车主开展文明教育,如今货运车辆的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观。

  “四包”制度的顺利实施,在于“领导到位”。活动刚一启动,桂平立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杨评防任组长、市长吴飞任第一组长,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四包”工作责任制,通过市领导包城区街道、包乡镇,单位、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屯等方式,实施分级包片指导。目前城区10条主要街道、26个乡镇已全部纳入“四包”范畴。

  如今,走在桂平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呈现的是干净整洁、靓丽有序的画面。“青山绿水、蓝天碧云、绚丽多彩、如诗如画”的优美生态环境,正在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增添光彩。

  示范带动 辐射三千村屯

  桂平市有自然村屯3900多个,如何在这么多的村屯里做好“清洁乡村”这项工作桂平市因地制宜,推出了“通过示范带头作用辐射推广全市开展”的举措。具体做法是:先行建设10个重点示范乡镇、20个重点示范村、56个重点示范屯,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之后,再向全市的农村地区推广。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非常明智。

  走进石龙镇招盆屯,会有一种想在这里长住的念头,除了空气新鲜、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外,更有城里人想要的生活条件:偌大的球场旁边,是一栋二层楼的活动室,可以在这里看书、打牌或聊天;巷道硬化、水沟干净,看不到一丁点垃圾;屋前屋后的空地上围着篱笆,里面种着各种应季蔬菜;村里房屋统一青砖蓝瓦……

  招盆屯的经验是:以推进农业部超级稻种植示范基地和桂平市冬种马铃薯、水稻免耕抛秧、再生稻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带动“清洁田园”活动开展;以推进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四期工程建设,带动“清洁家园”活动开展。屯里有农户260多户、1290多人,党员15名,通过“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代会、村民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推荐保洁员、讨论保洁员工资待遇、成立理财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卫生保洁制度,各项制定上墙公开,规范化管理。按每3-5户配置1个垃圾桶、1个密封移动垃圾箱,配置保洁人员1名。村民将垃圾分类放置垃圾桶内,保洁员用人力三轮车将垃圾收集,送到密封移动垃圾箱,乡镇将密封移动垃圾箱转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再由市环卫处将垃圾运到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处理。

  西山镇前进村、南木镇金龙村又有不同的做法。前进村以一个中心(生产发展为中心)和四个着力点(路、水、产业、旅游)作为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来推进动清洁乡村活动开展:通过村民理事会进行保洁管理,按每户每月5元交纳保洁费,在村路两边及村公共场所设置垃圾筒(箱),聘请保洁员,每天对环村路进行保洁。金龙村以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经济,来保障“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经费开展,保证有钱办事;按每人每月1元交纳保洁费,一年分两次收,保障保洁员工资。

  如今,石龙镇招盆屯、南木镇金龙村、西山镇前进村等多个示范点建设已初具规模,配置了垃圾桶、垃圾密封箱、垃圾收运人力三轮车、保洁员等,初步建立“农户分类、村屯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其他乡镇不少村屯纷纷赶来“取经”,结合本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做法,如今全市26个乡镇的3000多个村屯,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全民行动 得益“五大工程”

  自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南木镇金龙村73岁的五保老人骆国耀天天为屯里的公共场所清扫垃圾,并且干得心情舒畅。他知道,将村里搞得干干净净,是大家喜欢的事,所以他要出一点力,积德做好事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金龙村首创农村“垃圾分类”办法,将群众丢弃的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可以沤肥的餐厨垃圾、必须安全处置的有害垃圾。尽管有了3名专职保洁员,但骆国耀仍主动做一些捡垃圾和垃圾分类的活。每天一大早,他在村边、田间转悠,将垃圾捡到村里的垃圾桶前,再进行分类,把破铜烂铁、旧纸片、酒瓶、塑料瓶等挑出来,拿去卖废旧,得几元的收入,几个月没有一天间断,干得不亦乐乎。

  这是桂平市全民动员、宣传到位的结果。桂平市“美丽办”负责同志说:“4月中旬起,通过电视、广播、短信、专栏、宣传车、公交车、致市民一封信、致家长一封信和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在电视台开设‘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栏和‘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曝光。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来。”

  同时,以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专项活动为突破口,对公路沿线、集镇、圩场、村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清理活动。骆国耀耳濡目染,主动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当然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将‘清洁乡村’活动当成自己家的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431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理事会,村民参与活动人数达108.2万人。

  所有这一切,源于桂平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了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了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开展这项活动当作“五大工程”,即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作风工程、乡风文明工程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来抓紧抓好。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说,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留在本地安居乐业。群众留在本地,就有利于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有利于企业招聘到自己满意的熟练工人。“所以我们是将清洁乡村活动作为‘发展工程’来抓的。”

  杨评防说:“如果生活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就会影响到党委、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它同时是一项民心工程。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不是注重细节抓出成效,是不是创新工作解决难题,是不是长期坚持下去营造良好环境,这是检验干部作风扎不扎实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它也是一项作风工程。清洁乡村要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乡风民情,它还是一项乡风文明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下一步主攻方向是城镇化,不仅仅是实施城乡风貌改造,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支撑,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所以它更是一项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