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07日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郑彬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藤县太平镇柴咀村党组织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促富村”目标,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行党员带动,大力实施“工业强村,农业富村,和谐兴村”战略,农村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多元。该村先后引进8家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3500万元。

  “2013年8月收了第一批菠萝,收益应该不错。”沉浸在丰收喜悦的党员覃祀旺乐呵呵地说。据覃祀旺介绍,他种了40亩菠萝,亩产量一般都能达到1500公斤,2013年的产量和价钱都比较理想,应该会超过13万元吧。柴咀村通过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领头人,以“党员+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本村特色产业。目前,该村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实施农业产业致富,形成了500亩菠萝种植基地、300亩高产油茶种植基地、400亩名优水果江口荔枝种植基地。

  “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们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样子。”村民吴振荣摇着头感慨地说。吴振荣因事故致右手骨折成了残疾人,干不了重活,他的妻子梁丽芳也是残疾人,只能靠打些零星散活和做小生意帮补家庭,一家人过着很艰苦的生活。2007年,该村引进了藤县锦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并于当年投产,次年,经过村党支部联系,厂里有适合吴振荣的工作岗位,吴振荣进入该厂成了工人,第二年,他的妻子也进了该厂工作。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依托本村交通便利和地理优越,柴咀村“两委”确立了工业强村的策略,制定了从选址、规划、征地、厂房建设、用工直到投产、运营等“一条龙”的跟踪服务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企业投产后,村党支部积极介绍本村农民到企业就业,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也解决了柴咀村300多农民就业问题,村民家门口务工,亦工亦农,收入可观。此外,村企业对村里的文体活动、道路建设、清洁乡村等公益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如今,企业与村民关系和谐,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郑彬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