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通讯员/陈冬梅 记者/陈坤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宣讯(通讯员/陈冬梅 记者/陈坤)2月23日,东乡镇洛桥村,一畦畦梯田式的茶篷吐出了细嫩的芽梢。村委主任梁乃迁介绍,这片近100多亩茶叶是2011年春季种植的,多亏了县扶贫办赠送的茶叶苗和跟踪开办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很快就可采收了。

  洛桥村就是武宣县农业产业项目扶贫工程受益的村庄之一。近年来,武宣县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在推进茶叶、食用菌、油茶树等农业产业项目扶贫的同时,配套“四大机制”全力筑牢返贫防线。

  建立科技引动机制。通过送技术、送资料、送光碟、送信息的方法到农户家中,不定期到村屯组织农户开办培训班,请专家、能人给农民讲授种植技术,播放种植、销售、加工等方面的视频。通过培训学习,农户掌握了无棚无粪种植蘑菇等农业种植技术。

  建立能人带动机制。通过扶持能人、能人带动的方式,抵御群众怕失败的恐惧心理。桐岭镇扶持种植能人黄新卫发展哈密瓜种植80亩,试种获得成功后,他把自己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其他农户,并在瓜苗培育、市场营销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带动村民种植哈密瓜达到300多亩。

  建立利益互动机制。通过政府引导、能人牵头的方式,成立茶叶、水果、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农户合作,实行扶贫产业项目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规范化种植模式,确保农户不因技术不到位或因市场变化而承担风险。三里镇双龙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作为纽带,多次组织合作社人员和种植户代表到桂林恭城考察,并注册“仙城”牌商标,让群众种植的牛心柿果卖得好。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有关的种植信息、市场信息、相关部门的扶贫信息及产业调整信息,为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千里眼”。去年,该县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帮扶活动,广大干部纷纷下村与农户结对帮扶、定点服务,共与农户“结一”和“联十”8万多对,举办科技培训258期,培训群众1万多人。

  “四大机制”筑牢了返贫防线。据武宣县扶贫办统计,该县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10.49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7.06万人,减贫3.43万人,降幅达32.7%,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由2010年底的2136元增加到2013年底的4050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