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7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杨孙山 周惊阳 谢川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遍布乡村的陈年垃圾没有了,房前屋后整洁卫生了,道路平整宽敞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了……自去年5月以来,邕宁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南宁市的有关精神,在全城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行动。目前,群众参与率、积极性不断提高,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农村面貌和城市市容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村规民约激发干群参与热情

  在邕宁区那楼镇坛墩坡,记者看到,该坡按照面积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将整个自然坡分为9个片区,由户主大会推举片区长,负责检查片区内各家各户保洁工作开展情况和履行村规民约情况。

  据悉,“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邕宁区通过指导群众不断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形成一村一约、一坡一规,使制定的村规民约更加通俗易懂、符合实际,真正发挥了群众为主体的作用。

  完善机制 促进活动有序开展

  新春期间,新江镇汉林村不少村民主动把鞭炮纸屑、鸡毛等垃圾扔到附近的垃圾斗车里。据悉,“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辖区内5个乡镇都开展了“户前五包”责任,即房前屋后无垃圾,包家禽家畜管理好等。

  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邕宁区结合农村工作重点,不断修改完善各种长效机制:落实“户前五包”责任,明确相关人员负责日常监督和检查管理。引导推进保洁费用收取工作,指导村民完善保洁费用收取标准、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管理,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将保洁员的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完善农村保洁员考核机制,将保洁员的保洁质量与补贴相挂钩。实行以奖代补、弹性奖励机制,每乡镇每月包干经费2万至5万元不等,由各乡镇合理、科学地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利用好“曝光台”,落实“清洁乡村”活动一线干部的激励考评制度。

  加大投入 保障工作运转顺畅

  “我捐10000元”“我出500元”……新年期间,邕宁区以乡镇、村为单位,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开展了“同乡会”,让务工返乡人员亲身体验“清洁乡村”活动成果,进一步激发外出务工人员建设家乡的热情。

  据悉,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邕宁区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清洁乡村·美丽共创”主题活动,邀请本地在外务工、经商、任职的成功人士回乡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并发动这些人士或捐钱捐物,或直接参与,为“清洁乡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邕宁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捐赠、群众自筹方式建立“清洁乡村”活动投入保障机制。截至2013年12月,该城区资金投入6112万元,农民群众自筹资金32万元,为“清洁乡村”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4年,邕宁区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预算投入“清洁乡村”专项工作经费共11825万元,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

  改善环境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粉花碧木、青砖白墙、绿水红莲……日前,记者走进邕宁区新江镇新江社区那蒙坡,处处可见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悉,邕宁区分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5个乡镇选定45个坡作为综合整治示范坡,优先引导性安排“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项目和资金,加强通坡道、坡内巷道等设施建设,还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重点发展优质果菜、绿化苗木、畜禽养殖、农家休闲游等产业,助农实现家门口前的“致富梦”。(本报记者 杨孙山 通讯员 周惊阳 谢川)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