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龙林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家门口打工,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技术。而在外面打工,工资再高,也不会长久。”6月16日,曾在浙江省打工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下覃村的吴朝显对笔者说。

  去年底,吴朝显同爱人贺金凤,从浙江回到家乡——融水永乐乡四莫村冷水苗寨,为食用菌基地打工。“工资虽然比不了在浙江时高,但在打工中能不断学到技术,发展自己的产业,这才是长久之计。”贺金凤边摘香菌边说。“下个月,老板还要送我到南宁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呢!”像吴朝显夫妇一样,目前,该乡已有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有100多户村民在打工中,利用学到的技术,发展种养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以农民倍增计划为重点,引进公司、项目、技术等,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永乐乡党委书记潘凌如是说。去年12月,该乡四莫村冷水苗寨苗族青年贺文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建成了12多亩香菌基地和2亩多灵芝试种基地,还聘请本屯20多名农民进行管护、收摘。目前,已采摘出售香菌5000多公斤,总收入达6万多元。在他的影响下,冷水苗寨6户苗族村民也种下了大球盖菌、香菌、灵芝等,亩均收入1万多元,成为苗族村民收入的新亮点。

  今年初,该乡引进福融贝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荣山村北卢屯投资550万元,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建成了1200多亩的槟榔芋种植基地。在基地的带动下,该村周边70多户农民种植槟榔芋达180多亩。该公司还与农户签订用工、保价收购等合同,确保农民出租土地后,有工打,得收入;种植的槟榔芋有人收,无风险。

  目前,该县在去年投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3235万元的基础上,又安排1000多万元继续建设“十大农业增收示范基地”和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建成林下养鸡、稻田养鱼、特种养殖“三养”基地,香猪、香鸭、香牛“三香”基地,杉、竹、茶“三林”基地,甘蔗、水果、桑蚕“三农”基地201个,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